[实用新型]一种新式双燃料发电机组百叶窗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0871.7 | 申请日: | 201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7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光亮;侯跃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格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7/082 | 分类号: | E06B7/082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张曰俊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式 燃料 发电 机组 百叶窗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燃料发电机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燃料发电机组的百叶窗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双燃料发电机组的百叶窗,一般是在百叶窗框架上设置多片相互间隔的百叶片,尤其是采用向外斜下的百叶片,百叶片之间的空间作为通风透气之用,但也同时成为雨水渗入发电机组室内的途径。对于这种结构的双燃料发电机组百叶窗,为更好地阻止雨水渗入,一种方法是使百叶片的斜度(深度)增加,但百叶片斜度(深度)增加,会相应增加材料或提高成本;另一种方法是将百叶片之间的间隔变小,但这样不但会增加成本,还会阻碍空气的流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既能保证空气顺畅流通又能阻止雨水渗入到发电机组室内的新式双燃料发电机组百叶窗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式双燃料发电机组百叶窗结构,包括百叶窗框架,所述百叶窗框架上设置有若干相互间隔设置的长条状的百叶片,相邻的百叶片之间形成供空气流通的通道,所述百叶片包括叶片主体,所述叶片主体相对于所述百叶窗框架向外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叶片主体的上边设有向上设置的上挡边,所述叶片主体的下边设有向下设置的下挡边。
作为优选,所述百叶片与所述百叶窗框架焊接固定。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双燃料发电机组百叶窗结构包括百叶窗框架和设置在百叶窗框架上的若干百叶片,所述百叶片包括叶片主体,叶片主体的上边设有向上设置的上挡边,叶片主体的下边设有向下设置的下挡边,使百叶片的横截面大致呈“Z”形;下雨天时,由于叶片主体的上挡边及下挡边的阻挡作用,有效地阻止了雨水渗入发电机组室内;发电机组工作时,由于叶片主体的上挡边及下挡边的阻挡作用,空气自百叶片之间的通道进入发电机组时,不是走直线,而是走近似“S”形路线,因而减缓了空气对发电机组的直接冲击;噪音自百叶片之间的通道出发电机组时,由于叶片主体的上挡边及下挡边的阻挡作用,也不走直线,而是走近似“S”形路线,相当于设置了隔音带,因而减弱了排出噪音的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百叶片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百叶片;11-叶片主体;12-上挡边;13-下挡边;2-百叶窗框架;3-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式双燃料发电机组百叶窗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百叶窗框架2,所述百叶窗框架2上设置有若干相互间隔设置的长条状的百叶片1,每相邻的百叶片1之间形成供空气流通的通道3,所述百叶片1包括叶片主体11,所述叶片主体11相对于所述百叶窗框架2向外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叶片主体11的上边设有向上设置的上挡边12,所述叶片主体11的下边设有向下设置的下挡边13,百叶片的横截面大致呈“Z”形。其中,上挡边12、下挡边13与叶片主体11之间为一体成形的弯折结构。
本实施例中,百叶片1与百叶窗框架2之间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为一体。也可以采用螺栓连接固定的方式。
本实施例中的双燃料发电机组百叶窗结构,由于叶片主体11的上挡边12及下挡边13的阻挡作用,下雨天时,可有效地阻止雨水渗入发电机组室内;发电机组工作时,空气自百叶片1之间的通道3进入发电机组时,不是走直线,而是走近似“S”形路线,因而减缓了空气对发电机组的直接冲击;噪音自百叶片1之间的通道3出发电机组时,也不走直线,而是走近似“S”形路线,相当于设置了隔音带,因而减弱了排出噪音的强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格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潍坊格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08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