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聚能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97729.1 | 申请日: | 201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2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春发 |
主分类号: | F24H1/14 | 分类号: | F24H1/14;F24H9/1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高锡明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于加热液体介质的即时电加热装置,具有效率高、操作安全等优点,属加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加热技术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家用电器中的电磁灶、热水器,工业生产中使用的各种类型的反应罐、釜等,都采用了电加热技术。电加热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电磁感应加热,一种是阻性加热,两种电加热装置工作时都会有相当一部分热量被白白浪费,能量利用率只能达到百分之八十左右,而且被加热的介质有时还会带电,给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如何确保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并提高能量利用率,是有关技术人员目前所面临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安全、能量利用率高的聚能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聚能加热装置,它包括阻性加热器、导热管和筒状聚能环,所述聚能环的环壁内设置有多个轴向的物理隔电孔,聚能环的两端均设置有封头;所述导热管位于聚能环内且与聚能环同轴,其一端接液体介质入口,另一端通过介质导管依次与聚能环的各物理隔电孔串接后接液体介质出口,所述阻性加热器位于由导热管、聚能环和两个封头围成的空腔内。
上述聚能加热装置,所述阻性加热器为导热管外壁上的电热膜,所述电热膜的两端通过电极与电源连接;所述导热管为石英玻璃加热管或陶瓷加热管。
上述聚能加热装置,所述介质导管可以由设置在封头内的介质流道替代。
本实用新型利用阻性加热器加热液体介质,利用聚能环的隔热作用防止热量的流失,提高加热效率,同时,本装置还通过使液体介质流过聚能环的各物理隔电孔来增加介质出口与阻性加热器之间的电阻,防止使用者触电。导热管不仅是介质的受热场所,还具有隔离阻性加热器与介质的作用。同传统电加热器相比,本实用新型不仅能量利用率高,而且不易漏电,可确保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即热式电小厨宝、即热式电热水器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具有物理隔电孔的聚能环结构示意图;
图3是A-A剖视图。
图中各标号为:1、导热管;2、阻性加热器;3、电极;4、液体介质出口;5、物理隔电孔;6、液体介质入口;7、聚能环;8、介质导管;9、封头。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导热管1、阻性加热器2、聚能环7和封头9组成,封头9封堵在聚能环7和导热管1的两端,导热管1的下端接液体介质入口6,上端通过介质导管8与各物理隔电孔5串接后接液体介质出口4。阻性加热器2位于导热管1、聚能环7和两个封头9围成的空腔内,导热管1由导热的绝缘材料制成,它将阻性加热器2产生的热量传给介质,同时防止阻性加热器2与介质接触使介质带电。聚能环7和封头9由绝缘隔热材料制成,防止阻性加热器2和介质的热量流失。为了能够更清楚地说明问题,图1中的聚能环7只有左右两个物理隔电孔5。
图2和图3给出了具有八个物理隔电孔5的聚能环结构,每个物理隔电孔5内的介质构成一个电阻,这些电阻串联连接后可以衰减漏电电压,防止使用者触电。当物理隔电孔5的横截面积一定时,物理隔电孔5越长、数量越多,总电阻越大,隔电效果越好。
用设置在封头9内的介质流道替代介质导管8可以简化管路结构,提高本装置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可以多组连接在一起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春发,未经刘春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977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体组装式大中型电动三轮车
- 下一篇:空间合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