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速节能倍捻锭子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91541.6 | 申请日: | 2012-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6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嵊州市南丰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H7/08 | 分类号: | D01H7/08;D01H7/86 |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33206 | 代理人: | 戴晓翔 |
| 地址: | 312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节能 锭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领域,尤其与一种用于纱线加捻设备的高速节能倍捻锭子有关。
背景技术
倍捻锭子是倍捻机的核心关键部件之一。目前倍捻机锭子的下端支撑结构锭尖与锭底间为滑动摩擦,摩擦阻力大,至使锭尖摩擦发热,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被消耗,锭速越高,热能消耗越大,使倍捻设备运转中锭子能耗约占设备总能耗的80%左右;同时零件的磨损严重,降低了锭子使用寿命;锭盘的传动轴部分与倍捻机龙带贴靠摩擦传动动力,使锭子旋转,传动轴直径越小,锭子的转速就能越高,但是上支撑机构位于锭盘的摩擦轴内腔,传动轴的直径就相对要较大,锭速最高也只能达到每分钟13000转,制约了产能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锭尖与锭底间为滑动摩擦的倍捻锭子能耗大、寿命短、转速相对不高的缺陷,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能耗低、转速高的。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高速节能倍捻锭子,包括锭杆、锭盘和安装支撑机构,锭盘包括连为一体的摩擦盘和传动轴两部分,摩擦盘部分用于支撑安装锭子的筒子罩和摩擦纱线实现加捻,传动轴部分与倍捻机龙带贴靠摩擦传动动力,锭盘通过其中心通孔固定套装于锭杆,其特征是:所述的安装支撑机构包括上支撑轴承、下支撑轴承和轴承套,上支撑轴承和下支撑轴承内圈固定套装于所述锭杆位于传动轴以下的部分,上支撑轴承和下支撑轴承间隔一段距离,轴承套套装于上支撑轴承和下支撑轴承的外圈。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补充和完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下述技术特征:
所述的安装支撑机构还包括轴承座和橡胶隔套,橡胶隔套设置于轴承座内孔壁和所述的轴承套外表面之间,并形成紧密配合,能使轴承套和轴承座的轴向相对位置固定。
所述的橡胶隔套由上橡胶隔套和下橡胶隔套成对组成,上橡胶隔套位于所述的上支撑轴承外侧,下橡胶隔套位于所述的下支撑轴承的外侧。
所述的轴承套外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的轴承座内孔上设置有朝上的端面靠肩,所述的上橡胶隔套套装于所述的环形凹槽,上橡胶隔套上端面顶靠于环形凹槽的上侧壁,上橡胶隔套的下端面压靠于所述的端面靠肩,能对锭杆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
所述的上橡胶隔套成设置有中心孔的圆台体状,所述的轴承座内孔上端盖装有端盖,端盖设置有中心通孔,端盖下表面设置有环状凸起,凸起的轴向截面成梯形,凸起内侧的截面梯形边为斜边,凸起插入所述的上橡胶隔套与轴承座内孔表面之间,将上橡胶隔套往轴承套挤压,使上橡胶套与轴承套上的环形凹槽底部接触更紧密,更好的起到支撑作用。
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下支撑轴承与上支撑轴承组成支撑机构,以滚动摩擦代替锭脚与锭底间的滑动摩擦,大大减小了摩擦发热,减少了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也降低了能耗;通过将上支撑轴承移出摩擦轴,可以减小摩擦轴直径,使锭速最高可达每分钟17000转;通过在轴承套和轴承座之间设置橡胶隔套,能起到减震作用;与现有锭子相比较节能效果约15%,锭子转速提高约30%。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锭杆2、锭盘1和安装支撑机构,锭盘1包括连为一体的摩擦盘和传动轴两部分,摩擦盘部分用于支撑安装锭子的筒子罩和摩擦纱线实现加捻,传动轴部分与倍捻机龙带贴靠摩擦传动动力,锭盘通过其中心通孔固定套装于锭杆2,安装支撑机构包括上支撑轴承5、下支撑轴承9、轴承套6、橡胶隔套和轴承座7,橡胶隔套由上橡胶隔套4和下橡胶隔套8成对组成,上支撑轴承5和下支撑轴承9的内圈固定套装于锭杆2的位于所述传动轴以下的部分并间隔一段距离,轴承套6套装于上支撑轴承5和下支撑轴承9的外圈,上支撑轴承外侧的轴承套外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轴承座7内孔壁上设置有朝上的端面靠肩,上橡胶隔套4成设置有中心孔的圆台体状,上橡胶隔套4套装于所述的环形凹槽,其上端面顶靠于环形凹槽的上侧壁,下端面压靠于所述的端面靠肩,能对锭杆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轴承座7的内孔上端盖装有端盖3,端盖3设置有中心通孔,端盖下表面设置有环状凸起,凸起的轴向截面成梯形,凸起内侧的截面梯形边为斜边,凸起插入上橡胶隔套4与轴承座内孔表面之间,将上橡胶隔套往轴承套挤压,使上橡胶套与轴承套上的环形凹槽底部接触更紧密,更好的起到支撑作用;下橡胶隔套8套装于下支撑轴承外侧的轴承套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嵊州市南丰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嵊州市南丰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915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并条机自动落桶轨道
- 下一篇:全拉伸丝油剂循环改进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