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换热器壳程加热介质进口的新型挡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82890.1 | 申请日: | 2012-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08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刘锡荣;李俊峰;戴建光;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捷能高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9/00 | 分类号: | F28F9/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王连君 |
地址: | 26651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换热器 加热 介质 进口 新型 挡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具体涉及换热器壳程加热介质进口处的挡板。主要应用于动力能源领域的换热器,诸如电厂的高低压加热器、化工厂的汽水换热器等。
背景技术
换热系统是能源动力行业重要系统之一,换热器是换热系统中重要设备之一,它的安全稳定运行程度直接影响到该行业生产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换热器中返修率较大的部件是换热管束部分,该部分是整个换热器的核心部分,如何延长其寿命和提高换热效果成为最关注的问题。
换热器加热介质进口处基本上都设置一块挡板,以防止进口介质直接冲刷换热管,导致换热管冲蚀损坏。通常挡板直接设置在换热管前,由于加热介质进口比较狭窄,介质流速度较高,虽设置挡板但其周边的管子也容易遭到损坏,且流速较高容易引起换热管的振动,使换热管损坏泄漏,最终发生安全事故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发明人预想对挡板进行改进,主要目的是降低加热介质的流速,使其流场均匀分布,防止涡流区域的形成,从而有效的保护换热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换热器壳程加热介质进口的新型挡板,该新型挡板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用于换热器壳程加热介质进口的新型挡板,包括板体,板体上开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在板体上均匀分布,通孔分布面积占板体面积的70%至80%。
进一步,所述通孔的介质流入端为圆形,圆的直径在8毫米至12毫米之间。
进一步,所述通孔在板体上呈矩阵分布。
进一步,所述通孔与其上、下、左、右相邻通孔的孔间距相同,孔间距在28毫米至32毫米之间。
进一步,所述通孔由介质流入端至介质流出端通孔的大小相同。
进一步,所述通孔由介质流入端至介质流出端,上半段通孔的大小相同,下半段通孔逐渐增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此种新型挡板在换热器上的使用,加热介质在换热管之间的空隙中,流场分布比较均匀且流速降低,避免了对换热管的过渡冲刷而导致换热管损坏,延长了换热器管束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事故频率和维修周期。在挡板进口的背面也有了加热介质流通,避免形成加热介质涡流区域,使这部分换热管也可以正常参与换热,有效提升了换热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新型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新型挡板上通孔的剖面图。
图3是实施例2中新型挡板上通孔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结合图1和图2,用于换热器壳程加热介质进口的新型挡板,包括板体1,板体1上开有多个通孔2,所述通孔2在板体1上呈矩阵分布,通孔2与其上、下、左、右相邻通孔的孔间距相同,孔间距为28毫米,通孔2分布面积占板体1面积的70%。所述通孔2由介质流入端21至介质流出端22通孔的大小相同,呈圆柱形,圆柱的直径为8毫米。
实施例2
结合图1和图3,用于换热器壳程加热介质进口的新型挡板,包括板体1,板体1上开有多个通孔2,所述通孔2在板体1上呈矩阵分布,通孔2与其上、下、左、右相邻通孔的孔间距相同,孔间距为32毫米,通孔2分布面积占板体1面积的80%。所述通孔2由介质流入端21至介质流出端22,上半段通孔的大小相同,呈圆柱形,圆柱的直径为12毫米,下半段通孔直径逐渐增大,呈圆台形。
此种新型挡板在换热器中的使用,加热介质在换热管之间的空隙中,流场分布比较均匀且流速降低,避免了对换热管的过渡冲刷而导致换热管损坏,延长了换热器管束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事故频率和维修周期。在挡板进口的背面也有了加热介质流通,避免形成加热介质涡流区域,使这部分换热管也可以正常参与换热,有效提升了换热面积。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捷能高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青岛捷能高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828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