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子防盗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82102.9 | 申请日: | 2012-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28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朱文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文喜 |
主分类号: | G08B13/24 | 分类号: | G08B13/24;H01Q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子 防盗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电子防盗系统,尤其是指一种线路简单、耗能低的、同时固定天线能力强的新型电子防盗系统。
背景技术
电子防盗系统是可以识别特定检测区域中的标识器或标签的检测系统。这种系统在人们生活中广泛使用,尤其常常被用在大型商场、图书管、零售商以及办公楼入口以及出口用于防止入店行窃、抢劫和偷盗或者从中带走财产;当有效的标识器或标签未被拆除而通过检测区域时,防盗系统会发出警报声,亮起启动灯等警报设备来指示财产从规定区域被带走。由于电子防盗系统起到防止盗窃的作用,其实用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同时人们也对电子防盗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电子防盗系统,包括支架、天线和控制器,所述支架包括亚克力天线板和支架底座,所述亚克力天线板下端固定在所述支架底座上,所述亚克力天线板一面设置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天线,所述天线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所述亚克力天线板凹槽横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所述凹槽形状与设置在所述凹槽内的天线形状相同。
所述支架底座进一步包括托架,所述托架由左托架和右托架组成,分别设置在亚克力底板下端二侧,通过螺栓连接为一体。
所述支架底座还包括封闭所述托架和所述控制器的外壳,所述外壳由左外壳和右外壳组成,所述左外壳和所述右外壳置于所述支架底座两侧,并通过螺钉固定连为一体。
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托架和外壳之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凹槽形式将所述天线置于所述凹槽内,这样优化了结构,加强了天线的保护程度,使天线的固定能力大大加强,达到延长天线寿命的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防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防盗系统的剖示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防盗系统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防盗系统的另一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电子防盗系统,包括支架、天线2和控制器,所述支架包括亚克力天线板1和支架底座3,所述亚克力天线板1下端固定在所述支架底座3上,所述亚克力天线板1一面设置有一凹槽11,所述凹槽11内设置天线2,所述天线2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所述亚克力天线板1凹槽11横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所述凹槽11形状与设置在所述凹槽11内的天线2形状相同。
所述支架底座3进一步包括托架,所述托架由左托架32和右托架34组成,分别设置在亚克力底板下端二侧,通过螺栓33连接为一体。
所述支架底座3还包括封闭所述托架和所述控制器的外壳,所述外壳由左外壳31和右外壳36组成,所述左外壳31和所述右外壳36置于所述支架底座3两侧,并通过螺钉35固定连为一体。
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托架和外壳之间。
优选的,采用凹槽11形式将所述天线2置于所述凹槽11内,这样优化了结构,加强了天线2的保护程度,使天线2的固定能力大大加强,达到延长天线2寿命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电子防盗系统外观简洁,大方。
优选的,采用凹槽11设计,优化结构,简化外观。
优选的,采用外壳保护结构,这样使得天线2得到更好的保护,延长了天线2的寿命。
优选的,所述亚克力天线板1为亚克力板材,采用亚克力板材,大大加强了板块的强度以及硬度,延长了天线2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线圈采用优化的排阵形式,加强了磁场,能使电子防盗系统在较大范围内仍能接受信号作出相应的反应。
优选的,天线2线圈被配置为发射器功能中工作,并被控制器控制。此时,天线2线圈发射的磁场可以在感应区正中心部分建立磁场,当工作在接受功能中时,标识器和/或其它标签具有特定特征并且特别设计成被连接至或嵌入寻求保护的商品或其它物体。当有效的标识器检测区域时,电子防盗系统发出警报声,启动灯,和/或启动一些其它合适的可听见警报设备来指示标识器从规定区域被带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文喜,未经朱文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821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