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宜附加电刺激的细胞培养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81013.2 | 申请日: | 2012-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05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刚;邹仲敏;欧娜;冯吉;程晋;姜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C12M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秦力军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宜 附加 刺激 细胞 培养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实验用的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在电刺激细胞培养过程中的培养皿。
背景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也叫细胞克隆技术,不论对于整个生物工程技术,还是其中之一的生物克隆技术来说,细胞培养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细胞培养本身就是细胞的大规模克隆。细胞培养包括微生物细胞的培养,细胞培养技术可以由一个细胞经过大量培养成为简单的单细胞或极少分化的多细胞,这是克隆技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细胞培养得到大量的细胞或其代谢产物。现有技术中,细胞培养皿是常用的必备载体,在根据实验条件要求满足不同的温度、PH值、渗透压和营养物等,即可进行细胞的培养。
在某些特殊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对细胞进行电刺激,以达到既定的实验目的。例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研究当中,呼吸肌锻炼可以改善患者呼吸困难及呼吸肌疲劳,提高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据报道,持续性2.5Hz电刺激引起骨骼肌IIB型纤维向IIA型纤维转化,并伴有相应的MHC亚型合成的改变。根据电刺激骨骼肌适应性变化规律推测,以上方式电刺激可能导致膈肌与骨骼肌同样的变化。因此在骨骼肌细胞培养实验过程中,需要对骨骼肌细胞进行电刺激培养,从而达到肌纤维增多的目的。现有细胞培养过程中,通常采用玻璃质或者塑料质细胞培养皿作为载体对细胞进行培养。现有细胞培养皿为一个带盖的盒体结构,无法满足电刺激培养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刺激细胞培养皿,以满足对特殊细胞培养实验过程中对细胞进行电刺激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适宜附加电刺激的细胞培养皿,包括带盖子的培养皿本体,所述盖子上固定设置有延伸至培养皿本体培养孔内的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
其中,所述培养皿本体上设置多个相互隔离的培养孔,每个培养孔内设置一对正负极电极片,各正电极片之间通过导线串联,各负电极片之间通过导线串联,
其中,多个培养孔之间分为一组或多组串联,以输入不同电刺激。
其中,电极片为不锈金属(如银、铂金),且电极片要足够大,以使尽可能的受试细胞处于两电极片之间的作用区域内。
其中,所述盖子外侧导线与电极片连接处包覆设置有绝缘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适宜附加电刺激的细胞培养皿,由于在盖子上设置了电极片,使用时连接电刺激仪,能够根据实验需要设置各种参数,对待电刺激的细胞进行电刺激,以满足实验目的,另外同一个培养皿本体上设置多个培养孔(相当于培养皿单体),可以同时对多个细胞样本进行电刺激,满足多组实验或对照实验的电刺激需求,实验结果更加精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实施例1所述培养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所述培养皿的俯视结构图;
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3所述培养皿的俯视结构图;
图5为图4中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适宜附加电刺激的细胞培养皿,如图1所示:包括带盖子1的培养皿本体2,所述盖子1上固定设置有延伸至培养皿本体空腔内的正电极片3和负电极片4。使用时,将待培养细胞放进培养皿本体的空腔内,将正负电极片接通电刺激仪,设定合理电压、频率等参数,即可完成对培养细胞的电刺激,达到既定目的。
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适宜附加电刺激的细胞培养皿,如图2和3所示,所述培养皿本体上设置6个相互隔离的空腔,每个空腔内设置一对正负极电极片,各正电极片之间通过导线串联,各负电极片之间通过导线串联。使用时,可以采用一个电刺激仪器即可同时对多个空腔进行电刺激细胞培养,满足多组实验或对照实验细胞培养的需求。
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适宜附加电刺激的细胞培养皿,如图4和5所示,所述培养皿本体上设置6个相互隔离的空腔,每个空腔内设置一对正负极电极片,同一行3个空腔各正电极片之间通过导线串联,各负电极片之间通过导线串联,形成2组输入接口。使用时,可以采用2个电刺激仪器即可同时对多个空腔进行不同条件电刺激细胞培养,满足多组实验细胞培养的需求。
作为对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子外侧导线与电极片连接处包覆设置有绝缘涂层5,防止裸线暴露,安全可靠。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810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氰凝类堵剂的岩心模拟封堵实验用进样器
- 下一篇:数字化流体微粒制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