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扁平状气囊导尿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79062.2 | 申请日: | 2012-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97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家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华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秦力军 |
地址: | 400038 重庆市沙***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扁平 气囊 导尿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减少刺激患者膀胱壁的扁平状气囊导尿管。
背景技术
导尿管是以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聚氯乙烯(PVC)制成的管路,可以经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出来,导尿管插入膀胱后,靠近导尿管头端有一个气囊固定导尿管留在膀胱内,而不易脱出,且引流管连接尿袋收集尿液。导尿管虽然及其方便的解决了卧榻病人和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排尿导尿问题,但是,目前使用的导尿管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第一,现有导尿管的前端气囊呈圆球形,因此其沿导尿管轴向的厚度为2R(R为球体的半径),一般均在15mm以上,球状气囊及其较大的轴向厚度导致球状气囊的形状固定,而且不会因为二者之间的反向牵引而明显改变球状气囊在导尿管上的位置。第二,现有导尿管气囊与导尿管前端(前端指导尿管的进尿口一端)之间的距离较长(一般均在15mm)以上。
上述两个结构缺点直接导致的后果是:使用时,导尿管前端过长,常常会刺激膀胱三角区,使患者随时都有强烈的尿意感和胀痛感;而且对于手术后置管的病人来说,导尿管前端的刺激容易引起患者膀胱痉挛收缩,引发出血。
针对上述不足,急需对现有导尿管进行改进,使其能够克服上述缺点与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扁平状气囊导尿管,减少或避免导尿管前端对膀胱三角区的刺激,避免频繁诱发尿意和疼痛,避免手术后的膀胱痉挛收缩出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扁平状气囊导尿管,包括导尿管本体1和设置导尿管本体上的气囊2,所述气囊为扁平状,其直径a和厚度b的比值a∶b=2~3。
进一步,所述气囊直径a为30~45mm,厚度b为10~15mm。
进一步,所述导尿管本体靠近进尿口一端的侧壁上设置进尿侧孔。
进一步,所述导尿管本体靠近进尿口一端的端部设置为锥面或球面结构。
进一步,所述导尿管本体靠近出尿口一端的侧壁上设置限位凸台。
进一步,所述限位凸台的径向厚度c为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导尿管,由于将现有球形的气囊改为扁平状结构,使用时,将导尿管置管完成并充气后,向人体外轻轻拉扯导尿管,此时,扁平状气囊在较小的力作用下即可发生变形,使导尿管进尿口一端收缩进入气囊变形形成的空腔内,即可避免导尿管前端过长而刺激膀胱三角区,频繁引发尿意、疼痛或术后出血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现有导尿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扁平状气囊导尿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扁平状气囊导尿管,包括导尿管本体1和设置导尿管本体上的气囊2,所述气囊为扁平状,其直径a和厚度b的比值a∶b=2~3;所述气囊直径a为30~45mm,厚度b为10~15mm。根据导尿管的型号不同可以选择合适的尺寸,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囊的直径a为30mm,厚度b为10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尿管本体1靠近进尿口一端的侧壁上设置进尿侧孔。设置侧孔,即使在端部进尿口堵塞的情况下,也能将尿液顺利排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尿管本体靠近进尿口一端的端部设置为锥面或球面结构。导尿管前端设置为锥面或者球面结构,具有导线功能,有助于导尿管的顺利进入尿道,直至膀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尿管本体1靠近出尿口一端的侧壁上设置限位凸台3。所述限位凸台的径向厚度c为5mm,设置限位凸台3,置管时能够方便的对C型置管器进行定位并限位,使用快捷方便,操作准确。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华,未经张家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790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