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冰点热泵机组能源塔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76330.5 | 申请日: | 2012-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1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吴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源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0/06 | 分类号: | F25B30/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冰点 机组 能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水源热泵机的能源塔,尤其是低冰点热泵机组能源塔。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中部的长江流域及其周围广大地区,夏季炎热、冬季湿冷。卫生热水、冬季供热的节能环境问题已日益成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突出问题。目前各种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的空调设备技术得到大量应用,其中有风冷热泵热水机组、地源——土壤源热泵机组,风冷热泵机组利用换热器采集空气中的显热与潜热源为热泵提供低品位能,在湿冷的环境中,其中潜热源成为有害的低品位能,造成换热器结霜,阻塞空气流通失去能效比及频繁融霜导致热泵不能正常工作,供热性能系数下降,随之辅以高品位电热源作为辅助热源,其能耗高效率低。地源——土壤源热泵机组,虽解决了热源来源问题,但冬季供热性能系数高,采用全土壤热源系统投资成本高,需要有一定绿地面积,不适用在城市中心建筑稠密区域应用,推广使用范围较窄。因此地,寻找一种更优的热源利用方法就成了人们努力目标。水源热泵机组利用换热器采集载冷剂中的显热与潜热源为热泵提供低品位能,载冷剂再与空气热交换得到热能的补充,在0摄氏度气温以下,载冷剂如何更好的得到空气中的热能而又不会结冰成为水源热泵机的关键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的提供一种节能环保,使用范围更广,能耗低效率高,成本低的低冰点热泵机组能源塔。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低冰点热泵机组能源塔,由风机、载冷剂热交换器、积液箱组成,其特征在于:载冷剂交换器由正放无孔布液盖和倒放有口布液盖组成;
所述的能源塔通过阀门及载冷剂泵与水源热泵机组的蒸发器的进液口相连,能源塔通过阀门与水源热泵机组的蒸发器的出液口相连,能源塔通过阀门及补液泵与补液储水箱相连。
所述的载冷剂为食盐质量分数为5%的水溶液。
本实用新型作为热泵机组的热源,冬季,非常适合于长江及其周围,在气温10至-10摄氏度阴雨联绵期间,能源低温载冷剂液体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显热与潜热源为热泵低品位能。热泵热源来源性能稳定,供热系数可高达3.5左右,系统高效、节能、环保。且费用低、使用范围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与热泵机组联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低冰点热泵机组能源塔1,由风机101、载冷剂热交换器组件正放无孔布液盖102和倒放有口布液盖103、集液箱104、塔脚105、塔壳106组成。正放无孔布液盖102直径比倒放有口布液盖103直径小。图中是带有两个正放无孔布液盖和两个倒放有口布液盖及五个塔脚的例子。
低冰点热泵机组能源塔1通过阀门及载冷剂泵5与水源热泵机组2的蒸发器的进液口通过塑料管107相连、通过阀门与水源热泵机组2的蒸发器的出液口通过塑料管109相连、通过阀门及补液泵4通过塑料管108与补液储水箱6相连。
为了降低水的冰点,载冷剂为食盐质量分数为5%的水溶液。
水源热泵机组2的冷凝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201与用户加热水箱相连,水源热泵机组2的冷凝器的进水口通过供水循环泵3及管道202与用户加热水箱相连。用户加热水箱内盛用户需要加热的生活用水。
使用时,风机转动,水源热泵机组2的蒸发器流出的载冷剂流入载冷剂热交换器的正放无孔布液盖102再流入倒放有口布液盖103,载冷剂在正放无孔布液盖102中央顶部伞状布开沿盖面流下,进入倒放有口布液盖103的中央开口流下,使载冷剂与空气接触面大大增加,载冷剂直接与空气换热,升温的载冷剂流入集液箱104再流入水源热泵机组2的蒸发器。当载冷剂由于蒸发等原因减少时,补液储水箱6通过阀门及补液泵4通过塑料管108补充载冷剂,补液储水箱6内盛备用的载冷剂。同时,供水循环泵3将需加热的水从用户加热水箱送到水源热泵机组2的冷凝器,进行循环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源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源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763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