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车削薄膜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75708.X | 申请日: | 2012-03-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98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泰氟隆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D7/01 | 分类号: | B29D7/01;B29K2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李增发 |
| 地址: | 22532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超高 分子量 聚乙烯 车削 薄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功能薄膜,尤其是一种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坯料经车削加工所获得的薄膜。
背景技术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英文名是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缩写为UHMW-PE 或UPE),超高分子量是这种聚合物与众不同的特性,其具有300万~1000万以上的分子量,而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只有30万到50万的分子量。这种差别保证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具备足够的强度,达到其它低等聚合产品所不具备的耐冲击、耐磨损、自润滑性、耐化学腐蚀等性能。而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耐低温性能特别优异,在-40℃时仍具有较高的冲击强度,甚至在-269℃下仍能使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密度只有0.94克/立方厘米,在国际上被称为“令人惊异的材料”。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特性是它不会融化并象液体一样流动,因而加工方法由粉末金属技术衍生。传统塑料薄膜的吹塑加工技术无法应用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模压成型,经烧结而成的坯料,再将该坯料车削加工成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薄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车削薄膜,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经压坯、烧结得到坯料,再将所得坯料加工成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薄膜,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薄膜的厚度大于0.025毫米,小于0.8毫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薄膜的宽度大于5毫米,小于700毫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坯料设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薄膜是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坯料经车削加工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经压坯、烧结得到坯料,再将坯料经过车削加工形成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薄膜,有效实现薄膜厚度从0.025毫米至0.8毫米,薄膜宽度从5毫米至700毫米,具备耐冲击、耐磨损、自润滑性、耐化学腐蚀等性能;并且工艺简单、便于产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坯料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坯料车削形成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车削薄膜,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通过模具以及热压机,经压坯、烧结得到坯料1,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坯料为中心设有通孔2的中空圆柱形结构。然后,将坯料1经车削加工形成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薄膜3。本实施例中,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薄膜3的厚度大于0.025毫米,小于0.8毫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薄膜3的宽度大于5毫米,小于700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泰氟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泰氟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757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