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楼宇冷热源制冷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71672.8 | 申请日: | 2012-0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71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 发明(设计)人: | 叶玉敬;叶小放;赵仁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爱得威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B15/04 | 分类号: | F25B15/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楼宇 热源 制冷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楼宇冷热源制冷系统。
技术背景
现有楼宇冷热源制冷系统中,用于蒸发制冷剂的套管式发生器,均采用电热器件或可燃气等,经发生器外管壁、稀溶液及浓溶液液体管壁为浓溶液加热,使浓溶液温度升高,产生气泡并通过发生器中的气泡泵汽化、蒸发,实现氨气与稀溶液的分离,蒸发后的氨气再通过精馏器、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循环和能量转换,达到制冷目的。这种加热器置于发生器腔体之外的加热方式,不仅对环境释放相当的废热,形成一定的热量损耗,而且传导给发生器的热量,还需经过导热块、发生器外管壁、稀溶液及浓溶液液体管壁,最后才能将热量作用于浓溶液。这种热传导方式结构层次过多,热阻较大,也存在相当的热损耗。由此可见,可以通过改变发生器加热方式来改善吸收-扩散式制冷系统的能耗大、转换效率较低、制冷量小等缺陷,研发一种转换效率高、制冷性能好、节能高效的吸收-扩散式制冷系统,使吸收式制冷技术得以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楼宇冷热源制冷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能耗大、转换效率较低、制冷量小等缺陷。
达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楼宇冷热源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存液器下端引出的V型浓溶液液体管,包覆在浓溶液液体管上的稀溶液液体管,稀溶液液体管腔中设有焊接于浓溶液液体管上升端的气泡管,上端封闭且平行于气泡管、下端敞口、贴附于浓溶液液体管外壁且焊接于稀溶液液体管壁的升温套、升温套中的加热器件构成的内加热装置;由下端焊接于浓溶液液体管引出处且折弯逆向器、上端与精馏器相连的稀溶液液体管,连通稀溶液液体管、且上接吸收器的稀溶液回流管构成的发生器外连接结构组成。
所述的升温套的开口端焊接于稀溶液液体管弯曲处,密封端穿过焊接在气泡管上的定位板平行于气泡管,设置于稀溶液液体管腔中。
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达到了启动速度快、无多层传导热阻、无大量废热排放,制造成本低以及节能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新型楼宇冷热源制冷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新型楼宇冷热源制冷系统发生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存液器;2-浓溶液液体管;3-稀溶液液体管;4-气泡管5-升温套;6-加热器件;7-定位板;8-精馏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更详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
参照图1、图2,一种新型楼宇冷热源制冷系统,由存液器1下端引出的V型浓溶液液体管2,包覆在浓溶液液体管上的稀溶液液体管3,设置于稀溶液液体管腔、焊接于浓溶液液体管上升端的气泡管4,上端封闭且平行于气泡管、下端敞口、贴附于浓溶液液体管外壁且焊接于稀溶液液体管壁的升温套5、升温套中的加热器件6,限定升温套位置、焊接于气泡管的定位板7构成的内加热装置;由下端焊接于浓溶液液体管引出处且折弯逆向器、上端与精馏器8相连的稀溶液液体管,连通稀溶液液体管、且上接吸收器的稀溶液回流管构成的发生器外连接结构组成。
实施例1:一种新型楼宇冷热源制冷系统,从存液器1出来的浓溶液,通过加热器件对浓溶液液体管壁的加热,使浓溶液迅速启动,一部分氨气从溶液中析出,形成气泡将液柱推向气泡管4汽化、蒸发,实现氨气与稀溶液的分离。从气泡泵蒸发出来的氨蒸气和水蒸气上升时,大量水蒸气从氨蒸气中析出,凝为水珠流回发生器,稀释从气泡泵流出的液体,借助发生器顶部与吸收器的高度差,通过稀溶液回流管到达吸收器上端。稀溶液由吸收器上端向下 流动,与从存液器1出来的氢、氨混合气接触,吸收其中的氨气,使溶液浓度增加,出吸收器后流入存液器1,又经溶液热交换器流入发生器。蒸发后的氨气再通过精馏器8、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循环,达到制冷目的。与此同时,贴合于浓溶液液体管的稀溶液回流管将热量传给由存液器1出来的浓溶液,提高进入发生器的浓溶液温度,准备再次加热汽化、蒸发。通过将加热器件6直接设置于稀溶液液体管腔,可减少部分传导热阻,不仅可增加溶液的蒸发量,提高制冷性能,而且可大幅降低能耗和制造成本,可广泛适用于吸收式各种制冷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爱得威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爱得威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716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循环冷却设备渗漏模拟装置
- 下一篇:蜡烛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