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花香茶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20068081.5 申请日: 2012-02-22
公开(公告)号: CN202842254U 公开(公告)日: 2013-04-03
发明(设计)人: 蒲增军 申请(专利权)人: 蒲增军
主分类号: A23F3/34 分类号: A23F3/3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64319 ***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花香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代用茶领域中的一种无花香茶。 

背景技术

“代用茶”是随着现代生活的进步销入消费市场的,适应市场的特征是相比于现有茶类具有防治疾病的保健益处。其不足是1、适口性较差。2、本身所含的营养成分较少,仅作茶疗防治疾病的种类少。现有经法定准入市场的“代用茶”是苦丁茶、绞骨兰茶、银杏茶、桑叶茶、薄荷茶、罗布麻茶、枸杞叶茶等。 

“代用茶”的引证文件下载于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含茶制品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 

无花与香是此实用新型的简称,茶是沿袭现有类别的称号。无花是无花果树上生长的叶子,由于此树不开花也结果而得名。19世纪英国强占威海卫将此树种由本土移栽此地,百余年来传播于胶东半岛沿海区域至江浙的沿海地带。事实证明此树的果实和叶子从未发生过一例食用毒性事件,树本根部直径为50cm以下,树干高可控制生长在3m以下,枝条控制成为伞状生长便于摘果,其枝叶茂盛。无花果单个重量100克以下,其叶子500克称重是80片以下。 

无花香茶,香是香枝的简称,香枝在威海百姓中食外应用可追溯至200年以前,准确启用年代无记载。它野生在高岭沃土地带,属草本植物。草本高为1m以下,根部直径为1cm以下,枝条密度达10条以上,草本与枝条均是香质,香的浓度主要表现在枝叶和种子上,它全身的芳香程度可与法国香水相媲美,因此人们称它为香枝(亦称为黄蒿)。1960年中国农村的百姓吃光了山上的野草和树皮,香枝就是在那个年代进入食用行列,而后人们将其掺入固体发酵剂中食其香味。80年代末期人们使用现代发酵粉,香枝由此失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是克服现有市场中“代用茶”本身的口感与营养不足,给人们提供一种饮用安全、适口性优良、营养成分多、防治疾病的有机无花香茶。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实现采取如下措施: 

一、将采集的鲜品无花叶、香枝,经切块机切扎成为形状是统一标准的块状(对照说明书附图、图2其中1、图4其中1、图6其中1),并再加工制成干品块状。每个块状为多边形,其表面积为100cm2以下,厚度为0.1cm以下,体积为10cm3以下。外观呈现的色泽为绿色。 

二、将采集的鲜品无花叶独自经切块机切扎成为统一标准的块状(对照说明书附图、 图2其中1、图4其中1),并再加工制成干品块状,而后独自包装构成一种产品,即“无花茶”。 

三、将采集的鲜品香枝独自经切块机切扎成为统一标准的块状(对照说明书附图、图6其中1),并再加工制成干品块状,而后独自包装构成一种产品,即“香枝茶”。 

四、以上产品的形状构造的生产程序采用现有茶叶加工所用的现代机械设备,详见说明书附图、图7(实际生产的工艺流程图)。“无花茶”、“香枝茶”两种产品的通用名称为“无花香茶”。 

无花香茶与现有的茶、代用茶类制品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现有市场中销售的茶、代用茶类制品之原始资源都不同程度引用农药管理。而无花香茶的原料无花叶和香枝,自幼生至枯死未沾染药物,它的生长旅程只靠自身天生的抵御病害能力和非凡的抗拒虫蛀力量。无花果树,自幼栽培2年挂果,单树叶子总质量与果实持平,树本寿命达20年以上。香枝是由野生转入驯化栽培,其特征是生长速度快,即当年春季播种,夏末收获。无花叶和香枝是名符其实的生态原料。 

2、现有市场中的茶类,用水浸泡如果浓度过高,人们饮用后往往受之刺激夜晚难以入眠。而无花香茶晚餐饮用后,睡眠舒适,脑中梦少,休息充实。现有市场中的茶、代用茶类,多数为叶片形式,此等叶片小而薄,浸泡褪色快,人们称之为“不抗冲”,而无花叶之面积大于它们的数十倍,厚度也大于它们。香枝作为草本,天生就备有抗冲力,无花香茶的浸泡保色力高于它们的多倍。 

3、无花香茶的原料无花叶之资源丰富,实践证明,每株无花果树之叶子每年可采集2次,每次剪去总叶数的1/3,会使大部分果实通风见光,促使其增产,可谓一举两得。无花香茶与现有的茶、代用茶类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即它对于人体内的寄生虫有杀灭作用。50、60年代威海地区的沿海农村民众70%以上的家庭种植无花果树,其目的就是杀灭寄生在人体肠道里的钩虫、蛔虫,此树的普及栽培也源于那个年代。事实证明无花果亦不负众望,在那个寄生虫泛滥的岁月里曾立下过赫赫战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蒲增军,未经蒲增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80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