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压器本体过电流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66445.6 | 申请日: | 2012-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48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叶银升;付德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沪光集团(安徽)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04 | 分类号: | H02H7/04;H02H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5047 安徽省淮北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压器 本体 电流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变压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压器本体过电流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大部分缺乏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往往因低压侧用电器过载、短路,以及雷击等情况的发生而导致线圈过流,造成变压器自身损坏。因而,在该领域中急需为电力变压器本体提供一种自保护装置。而现有技术大都是使用自动保护器,具有直流电路、执行开关、门开关、延时器、触发器、电流控制器以及电流监测器,通过这些装置来实现过载、短路、雷击时自动切断电源,故障排除后再导通电源。但这种保护装置电路复杂,造价高,且仅能够对与变压器相连的器件进行保护,而无法对变压器本身进行有效的保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变压器保护技术中的保护装置仅能对用电器进行保护,而无法对变压器本身进行有效保护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线圈过流损毁的变压器本体过电流保护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熔断管;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绝缘管、下触头、导电环、密封圈和固定帽,固定帽由上触头和绝缘头组成,上触头固定在绝缘头上,密封圈安装在固定帽上,下触头安装在绝缘管底部,导电环安装在绝缘管上部的管内,熔断管安装在绝缘管内,下端连接下触头;固定帽安装在绝缘管的端口,固定帽一端的上触头连接在导电环上,并与熔断管的上端连接。
下触头呈螺栓状,一端设有外螺纹;导电环设有内螺纹和连接片;上触头设有和导电环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绝缘头一端呈螺杆状,另一端呈螺帽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可靠地断开引起熔体熔化的电流至额定开断电流之间的所有故障电流。它是利用限流式熔断器具有较高分断能力,而非限流熔断器却具有较好的小电流过载保护特点,获得全范围开断的良好保护特性,安全有效的防止变压器本体过电流故障引起的变压器线圈损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连接示意图;
图3是绝缘管的剖视图;
图4是导电环的主剖视图;
图5是导电环的左视图;
图6是下触头的主剖视图;
图7是下触头的左视图;
图8是固定帽的主剖视图;
图9是固定帽的左视图。
附图中:1.变压器本体过电流保护装置,2.绝缘管,3.导电环,4.下触头,5.熔断管,6.密封圈,7.固定帽,8.上触头,9.绝缘头,10,变压器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绝缘管2为管状,一端开口,另一端设有下触头4的螺纹端引出孔,绝缘管2靠近开口端设有导电环3的连接片引出孔。
如图4、图5所示,导电环3为环状,环内设有内螺纹,环外设有连接片。
如图6、图7所示,下触头4为螺栓状,一端设有外螺纹。
如图8、图9所示,固定帽7由上触头8和绝缘头9组成,上触头8设有和导电环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绝缘头9一端为螺杆状,另一端为螺帽状;上触头8固定在绝缘头9的螺杆状一端。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绝缘管2、下触头4、导电环3、熔断管5、密封圈6和固定帽7组成;下触头4安装在绝缘管2底部,螺纹端伸出绝缘管2;导电环3安装在绝缘管2上部的管内,连接片伸出管外;熔断管5安装在绝缘管2内,下端连接下触头4;密封圈6安装在固定帽7的绝缘头上;固定帽7安装在绝缘管2的开口端,一端的上触头8连接在导电环3的内螺纹上,并与熔断管5的上端连接。
如图2所示,变压器本体过电流保护装置1安装在变压器箱体10上,导电环3的连接片与变压器高压瓷瓶接线柱连接;下触头4与高压线圈的绕组一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沪光集团(安徽)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沪光集团(安徽)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64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IGBT驱动综合保护封锁电路
- 下一篇:一种带有雷击闪络指示器的供电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