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排泥水解沉淀池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65672.7 | 申请日: | 2012-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298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陈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旭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玄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泥水 沉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更为具体的说是一种水解沉淀池。
背景技术
水解沉淀池是现在污水处理中的重要设备,其目的主要是将污水进行预处理,将水和污泥进行初步的水解分离,但是由于水解沉淀池中有污泥沉淀在池底,由于池底污泥聚集会影响水解沉淀池的工作,使得其处理容量下降,所以必须对池底的污泥进行定期的清理。目前常用的方式是通过泵或者其他设备将污泥抽出,并进行处理。由于这种处理方式是人工自行设置的,所以不能合理的对池底的污泥进行处理,有可能处理过于频繁,影响工作效率,也可能由于处理次数过少,使得处理容量减小,同样影响污水的处理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水解沉淀池内沉积污泥无法自动清除,从而影响污水处理效率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自动排泥水解沉淀池,包括进水渠、中央管、沉淀池、挡板、集水槽、排泥管以及出水管,所述排泥管一端开口于沉淀池底部,另一端开口于沉淀池外侧,所述排泥管还设置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开设于水解沉淀池顶部,并在开口处接有折转管道,所述沉淀池中上部还设置有U型管,U型管另一侧接有抽空管道,所述抽空管道与折转管道连通。由于在水解沉淀池的排泥管上增设了一个开口,并且与这个开口连通的转折管道还与抽空管道相连,所以当沉淀池中的水位升高,U型管作为连通器感应到这一水位变化后,将溢出的水从抽空管道流出,水流在流出过程中将抽空管道内的空气带走,并且由于抽空管道与转折管道是连通的,所以整个抽泥系统形成了负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底部的污泥顺着排泥管流出,达到了底部污泥的清理效果。当污泥被逐渐抽出后,沉淀池内的水位下降,U型管感应到水位变化,溢出部分消失,水流停止,整个系统内气压恢复到了与大气压相同的水平,污泥的抽空作用消失,从而有效的实现了自动清除污泥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自动排泥水解沉淀池剖面图;
其中0-沉淀池、1-挡板、2-进水渠、3-排泥管、4-集水槽、5-出水管、6-中央管、7-U型管、8-折转管道、9-抽空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泥水解沉淀池包括进水渠2、中央管5、沉淀池0、挡板1、集水槽4、排泥管3以及出水管5,所述排泥管3一端开口于沉淀池0底部,另一端开口于沉淀池0外侧,所述排泥管3还设置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开设于水解沉淀池0顶部,并在开口处接有折转管道8,所述沉淀池中上部还设置有U型管7,U型管7另一侧接有抽空管道9,所述抽空管道9与折转管道8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旭,未经陈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56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