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气颗粒提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65235.5 | 申请日: | 2012-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32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冯文煊;施文健;孙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6 | 分类号: | G01N15/06;H04W4/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王敏杰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气 颗粒 提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检测和提醒装置,特别是一种大气颗粒提醒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日益重视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空气污染,近来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一些诸如“PM”、“PM2.5”的涉及空气环境的新名字频繁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人们都知道PM2.5是一种空气污染的指标,但是却无法进一步了解它,并根据这个指标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以避免空气污染的侵害。
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其中: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
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因此对人体的直接危害较小。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也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的1/10大小,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目前,对于上述PM指标的检测均只能由极少的权威检测部门进行和发布,且目前的发布主要是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等传统媒体。大多数老百姓还是无法及时获得当天的空气污染情况,并及时对自己的生活、出行进行适当调整,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气颗粒提醒装置,主要解决现有的PM检测数据不能及时向多数老百姓发布,并及时做出相应生活行为的预警的技术问题,它使人们能及时有效地根据空气污染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活动,尽量避免由于空气污染对人体造成的直接危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大气颗粒提醒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大气采样器,该大气采样器的输出端连接到一主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该主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短信猫。
所述的大气颗粒提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气采样器是QD/H-534-L型综合大气采样器。
所述的大气颗粒提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控制器采用AT89C51系列单片机。
藉由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可定时进行空气质量检测,并可观及时地向广大百姓及时发布,并在指标信息发布通知做出应对空气污染的策略和提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它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大气颗粒提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它包括大气采样器1,该大气采样器1的输出端连接到一主控制器2的信号输入端,该主控制器2的控制端连接短信猫3。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大气采样器1可采用QD/H-534-L型综合大气采样器。该采样器可进行大气采样、TSP、PM5、PM2.5和PM10采样。具有体积小、操作方便、噪音低、智能化、流量稳定、运行可靠的特点。
本实用新中,所述的主控制器2可采用AT89C51系列单片机。该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FPEROM—Falsh Programmable and Erasable Read Only Memory)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微处理器。该系列中,可优选AT89C2051型,它是一种带2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的单片机,可擦除只读存储器可以反复擦除100次。该器件采用ATMEL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它完全符合本方案主控制器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52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