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轴固定支座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62476.4 | 申请日: | 201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3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李继林;胡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20/02 | 分类号: | B60K20/02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15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支座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座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软轴固定支座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软轴固定方式如图1所示,将软轴5 通过U形螺栓1固定在支座2上,U形螺栓1的两个螺纹端穿过支座2并通过螺母3固定,同时在支座2与螺母3之间设置有弹簧垫圈4。这种软轴固定方式的缺点在于:软轴固定时无法调节走向,当软轴5的一端与变速器选换档摇臂固定后,由于存在制造和装配误差,造成软轴不在同一直线上,极大地影响了软轴效率和使用寿命。
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CN201385575Y,公开日:2010年1月20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销轴式软轴固定机构,应用在汽车变速软轴操纵器上,其特征在于:汽车变速软轴操纵器底座上连接一个软轴固定座,所述的软轴固定座的平面上设有2~3个U型槽,U型槽的口外设有一根将2~3根软轴同步锁定的销轴,软轴固定座两侧设有固定所述销轴的销轴固定座。但是该装置在对软轴固定不便于进行角度的调整,造成软轴不在同一直线上,同时固定软轴的接触面积较小不便于固定,影响软轴的正常使用,缩短了软轴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软轴固定支座在软轴固定后无法调节其走向,造成软轴不在同一直线上,而且固定软轴的接触面积较小,不便于固定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固定软轴的接触面积较大,软轴安装固定方便,能方便的使软轴处于同一条直线上的一种软轴固定支座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软轴固定支座结构,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下支座,所述下支座通过螺杆固定在底座上并通过螺母固定,下支座的上端设置有上支座,上支座的底部正中和/或下支座的顶部正中开设有弧形槽,弧形槽和螺杆位于同一轴线上,上支座弧形槽的两侧分别用螺栓固定在下支座上。
所述上支座弧形槽的两侧沿纵向分别开设有1-2个通孔,下支座上对应开设有螺纹孔,螺栓穿过通孔并固定在螺纹孔上,螺栓上套有弹垫并位于上支座的上表面。
所述上支座和下支座的弧形槽半径小于或等于软轴的半径。
所述螺杆上套有弹簧垫圈,且弹簧垫圈位于下支座与螺母之间。
所述底座与下支座之间设置有调整垫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底座上设置有开设了弧形凹槽的下支座,并在上支座的底部也对应开设有弧形凹槽,上支座和下支座的弧形凹槽所形成的圆孔内固定有软轴,改变了传统软轴固定方式所固定的软轴不便于调整走向,使得软轴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缺陷。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固定软轴的接触面积较大,便于对软轴的安装和固定,下支座与底座之间能够根据需要安装调整垫片,以适应不同的高度要求,同时能够对软轴的走向进行角度调整,有利于软轴的正常使用,延长了软轴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
图中:U形螺栓1,支座2,螺母3,弹簧垫圈4,软轴5,底座6,上支座7,下支座8,调整垫片9,螺栓10,弹垫11,螺杆1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2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轴固定支座结构,包括底座6,底座6上设置有下支座8,所述下支座8通过螺杆12固定在底座6上并通过螺母3固定,下支座8的上端设置有上支座7,上支座7的底部正中和/或下支座8的顶部正中开设有弧形槽,弧形槽和螺杆12位于同一轴线上,上支座7弧形槽的两侧分别用螺栓10固定在下支座8上。
所述上支座7弧形槽的两侧沿纵向分别开设有1-2个通孔,下支座8上对应开设有螺纹孔,螺栓10穿过通孔并固定在螺纹孔上,螺栓10上套有弹垫11并位于上支座7的上表面。
所述上支座7和下支座8的弧形槽半径小于或等于软轴5的半径。
所述螺杆12上套有弹簧垫圈4,且弹簧垫圈4位于下支座8与螺母3之间。
所述底座6与下支座8之间设置有调整垫片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24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机车受电弓空气弹簧减振平台
- 下一篇:分动箱的悬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