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球囊扩张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60998.0 | 申请日: | 201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8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邢晓燕;赵新玲;滕彩霞;张珊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邢晓燕 |
主分类号: | A61M29/02 | 分类号: | A61M29/02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 37104 | 代理人: | 周述志 |
地址: | 2643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扩张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内窥镜下对人体腔道狭窄进行治疗的医用球囊扩张器。
背景技术
人体腔道,例如食道等常由于疾病或手术变得狭窄,治疗时,多是采用内窥镜定位然后插入球囊扩张器进行扩张治疗。目前的球囊扩张器是在导管上设置球囊,在内窥镜的引导下到达病变部位进行扩张,由于球囊直径较大,一是不能通过内窥镜钳道孔,插入时,扩张器需要与内窥镜分两次插入,给病人带来痛苦;二是球囊在扩张部位与腔道壁形成完全密封接触,腔道的蠕动受到球囊限制,不利于腔道的有效恢复。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目前球囊扩张器在对人体腔道进行扩张治疗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操作容易、病人痛苦小、治疗效果好的医用球囊扩张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医用球囊扩张器,包括一导管,导管设有一盲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管在其盲端的管壁上均匀设有三个球囊扩张孔,在导管盲端的内部管壁上附着一层超薄球囊壁,球囊壁受到压力后由球囊扩张孔涨出形成球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球囊扩张器未工作时其外直径即是导管直径,可以直接通过内窥镜钳道孔与内窥镜一起进入病变部位,减少了插入次数,减轻了病人痛苦;同时球囊扩张器在球囊扩张时,由于导管盲端形成的球囊体之间有导管壁的隔断可以在球囊体之间形成空隙,有利于病变部位腔道的蠕动,对腔道的恢复治疗可以起到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果示意图。
附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导管,2、球囊扩张孔,3、球囊壁,4、球囊,5、导管盲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医用球囊扩张器,包括一导管1,导管一端闭合形成盲端5,在导管盲端的管壁上设有球囊扩张孔2。
如图2所示,在导管盲端5的内部管壁上附着一层超薄球囊壁3,由该图可看出,在本实施例中,球囊扩张孔2设置为3个,导管壁在球囊支撑孔之间形成支撑肋条。
如图3所示,当导管内注入液体或充气后,导管内压力增高,此时在导管盲端内部管壁上的球囊壁受到压力挤压后由球囊扩张孔涨出形成球囊4。
结合图2及图3可以看出,球囊壁在受到压力挤压后在导管的球囊扩张孔外形成3个囊体,由于囊体之间有导管壁的隔断,在囊体之间可形成三条空隙,这样在进行球囊扩张治疗时,人体腔道壁与球囊之间形成空隙,有利于腔道的蠕动及通畅,避免腔道完全闭塞,对腔道的恢复治疗可起到积极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邢晓燕,未经邢晓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09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