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接触器躯壳对静触头接触板的限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60366.4 | 申请日: | 2012-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37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曹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宏美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02 | 分类号: | H01H50/02;H01H50/5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器 躯壳 静触头 接触 限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触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接触器躯壳对静触头接触板的限位结构。
背景技术
接触器是一种自动化的控制电器,它是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接触器通常包括有接触器躯壳,静触头接触板是安装在接触器躯壳内。现有技术一般采用以下方式来实现接触器躯壳对静触头接触板的限位功能:一种是在接触器躯壳内的侧壁上设置凹槽并在凹槽末端设置台肩,使静触头接触板的两边卡装在凹槽内,接触板的台肩抵在躯壳侧壁凹槽末端的台肩上,从而限制静触头在前后方向与上下方向上的移动;另一种是用自攻螺钉直接把静触头接触板锁固在接触器躯壳内。以上两种方式中,第一种方式,由于静触头接触板的一个侧边需要嵌入凹槽中,为了保证静触头接触板末端连接外部导线时导线与接触板表面的导电接触,就必须使接触板的宽度增加,第二种方式中,由于静触头接触板上需要提供螺钉的位置,就必须使接触板的长度增加。接触器的静触头接触板一般由铜材料制作而成,由于铜材料价格较高,消耗在定位作用上的宽度或长度额外增加了零件的成本,同时也有违节能环保的技术发展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接触器躯 壳对静触头接触板的限位结构,是采用在接触器躯壳内设置台肩来对静触头接触板进行限位,既能充分满足接触器的静触头接触板的导电能力要求及连接导线时对于接触板末端宽度的要求,同时又做到尽可能地节约材料,在降低成本及减排降耗上具有积极意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接触器躯壳对静触头接触板的限位结构,包括接触器躯壳和静触头接触板;在静触头接触板的装有触点的上板面向上设有凸台,在静触头接触板的两边侧壁处设有第五台肩;在接触器躯壳内的侧壁处设有用来从上下方向对静触头接触板进行夹持的第一台肩、第二台肩和第四台肩,以及设有用来与静触头接触板的侧壁的第五台肩相抵靠的第三台肩;其中,第一台肩、第二台肩设在下方,与静触头接触板的下板面相接触,第四台肩设在上方,与静触头接触板的凸台的顶面相接触。
所述第一台肩的顶端面和第二台肩的顶端面相平齐。
所述的第四台肩与第一台肩、第二台肩呈错位分布。
所述的第一台肩和第二台肩之间设有一个预置距离的间距,所述第四台肩设在第一台肩和第二台肩之间的间距的上方。
所述静触头接触板的第五台肩为斜面,第三台肩的侧壁设有斜面以能够与静触头接触板的第五台肩的斜面相配合。
所述的第三台肩设在第二台肩的顶端面上,第三台肩的高度尺寸小于静触头接触板的厚度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接触器躯壳对静触头接触板的限位结构,是在接触器躯壳内的侧壁上不设凹槽,而是设置四个台肩,即第一台肩、第二台肩、第三台肩和第四台肩;静触头接触板上则设有凸台和第五 台肩。把静触头接触板卡装到接触器躯壳内时,接触器躯壳内的第一台肩、第二台肩和第四台肩通过与接触板底面(即下板面)与凸台顶面的配合形成上下限位,接触器躯壳内的第三台肩通过与静触头接触板侧边的第五台肩的配合形成前后限位。第三台肩的高度小于接触板的厚度,从而不影响静触头接触板末端连接外部导线时导线与接触板表面的导电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在静触头接触板的装有触点的上板面向上设有凸台,在静触头接触板的两边侧壁处设有第五台肩;在接触器躯壳内的侧壁处设有用来从上下方向对静触头接触板进行夹持的第一台肩、第二台肩和第四台肩,以及设有用来与静触头接触板的侧壁的第五台肩相抵靠的第三台肩,其中,第一台肩、第二台肩设在下方,与静触头接触板的下板面相接触,第四台肩设在上方,与静触头接触板的凸台的顶面相接触。该结构通过接触器躯壳内的第一台肩、第二台肩和第四台肩从上下方向对静触头接触板进行夹持,通过接触器躯壳内的第三台肩与静触头接触板的第五台肩相配合,从而实现了对静触头接触板在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的限位,由于台肩所占的空间小,因此,静触头接触板有足够的位置用来与外部导线相连接,并保证良好的电接触性能,实现了既能充分满足接触器的静触头接触板的导电能力要求及连接导线时对于接触板末端宽度的要求,同时又做到尽可能地节约材料,在降低成本及减排降耗上具有积极意义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接触器躯壳对静触头接触板的限位结构不局限于实施 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躯壳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宏美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宏美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03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