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静电放电发生器的电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58038.0 | 申请日: | 2012-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18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赵阳;黄学军;戎融;董颖华;陆婋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泰思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静电 放电 发生器 电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磁兼容抗干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静电放电发生器的电路结构。
背景技术
带电的绝缘体本身不会对电子设备产生静电危害,然而静电放电将对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产生非常严重的威胁。静电产生过程中的正电荷或负电荷逐渐累积,从而与周围环境产生电位差,电荷经由放电路径而产生在不同电位之间的转移即为静电放电,简称ESD。静电放电的产生需要有三个条件:
1、静电电荷在绝缘体上的积累;
2、静电电荷通过接触或者感应向导体转移;
3、充满静电电荷的导体靠近金属物体产生静电放电;
静电放电的能量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耦合到电子电路,一种为传导耦合,即静电放电电流直接流经敏感电路威胁其正常工作;另一种为辐射耦合,即静电放电能量通过空间电磁场耦合产生高压、大电流威胁电子电路的正常工作,空间电磁场耦合又包括电容耦合和感应耦合。
静电放电对电力电子系统的危害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1、硬件危害;
2、软件危害;
3、瞬时干扰;
其中硬件危害将直接损坏系统硬件,软件危害影响系统的软件运行但不造成物理损坏,而瞬时干扰不会产生错误,但是现象很明显。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控制简单,成本低并能满足多种测试要求的静电放电发生器的电路结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静电放电发生器的电路结构,该电路结构控制简单、可提高各个等级所需要的不同大小的静电电压、能精确控制静电施加时间和静电打击次数,满足多种测试要求的需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静电放电发生器的电路结构,包括:放电电极和放电回路连接端子,此放电电极连接到用于控制放电通断的第一开关,此第一开关另一端连接到一放电电阻一端,此放电电阻另一端连接到一充电电阻一端,充电电阻另一端连接到用于控制充电通断第二开关,一直流高压电源位于第二开关和放电回路连接端子之间,一储能电容位于所述放电电阻和充电电阻的接点与所述直流高压电源和放电回路连接端子的接点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如下:
上述方案中,所述充电电阻阻值为50~100MΩ之间,所述放电电阻阻值为290~370Ω,所述储能电容电容值为130~170pF。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用于静电放电发生器的电路结构,该电路结构工作时,调节直流高压源的输出电压,使直流高压源通过充电电阻给储能电容充电,待储能电容上的电压充到额定试验电压后,通过依次通过放电电阻、放电电极即可进行接触放电,并采用优化的电阻值和电容值组合匹配,可提高各个等级所需要的不同大小的静电电压、能精确控制静电施加时间和静电打击次数,满足多种测试要求的需要;其次,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采用在充电回路和放电回路中均设置有开关,其控制简单、从而达到灵活控制、高效测试的进行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试验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静电放电发生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放电电极;2、放电回路连接端子;3、直流高压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种用于静电放电发生器的电路结构,包括:放电电极1和放电回路连接端子2,此放电电极1连接到用于控制放电通断的第一开关K1,此第一开关K1另一端连接到一放电电阻Rd一端,此放电电阻Rd另一端连接到一充电电阻Rc一端,充电电阻Rc另一端连接到用于控制充电通断第二开关K2,一直流高压电源3位于第二开关K2和放电回路连接端子2之间,一储能电容Cs位于所述放电电阻Rd和充电电阻Rc的接点与所述直流高压电源3和放电回路连接端子2的接点之间。
上述充电电阻Rc阻值为50~100MΩ之间,所述放电电阻Rd阻值为290~370Ω,所述储能电容Cs电容值为130~170pF。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泰思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泰思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580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线路开路、短路检测装置
- 下一篇:智能雷击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