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气电加热节能管道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56322.4 | 申请日: | 2012-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93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峰;罗海滨;刘东海;张龙桦;马建禄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郑燃调压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3/00 | 分类号: | F16L53/00;F16L59/065;F16L55/033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胡伟华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 加热 节能 管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管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电加热节能管道。
背景技术
全国燃气单位的高中压调压站及高压卸气站在运行时,由于燃气管道往往会处于大气流、高压差的条件下,因而管道的内外表面往往会产生冰冻层。随时间的延续,管道内表面上的冰冻层越积越厚,最终形成冰堵,使管道内的气体无法通过,在寒冬时节或我国的东北地区,燃气管道被冰堵的情况尤为严重。为了应对此种情形,燃气单位往往会对长时间处于寒冻环境的燃气管道,采用锅炉热交换的方式来舒缓管道内的冰堵。例如,在北京及华北地区,燃气单位需要在燃气管路中增设5 瓦每立方米的调压装置来疏堵,假设华北地区的压缩天然气(简称CNG)的调压箱流量是2000小时每立方米,则加热功率为2000×5=10000 瓦特(10 千瓦),目前,这些能量多由燃气炉获得,而燃气炉的燃料则来自于使用的调压装置,但是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燃气炉存在燃气有效利用率低的缺陷,因而使得整个燃气管路的燃气损耗增大、用户的用气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燃气电加热节能管道,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燃气管道的燃气损耗大的问题。
该燃气电加热节能管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燃气电加热节能管道,包括燃气管,还包括套设在燃气管的外周上的水套管以及套设在水套管的外周上的外管,所述水套管和燃气管之间设有用于充入加热用水的盛水腔,所述盛水腔内装设有电加热装置;所述外管和水套管之间设有用于抽成真空保温的抽真空腔。
所述抽真空腔内装设有围绕于水套管外围的筒状的消音器。
所述电加热装置为绝缘陶瓷电加热丝加热装置。
所述电加热装置控制连接有用于控制电加热装置通断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连接在水套管上的用于获得加热用水温度信号的温度传感器、根据温度传感器获得的信号控制电加热装置通断的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与控制器交互连接的电脑,所述电脑上连接有打印机。
所述水套管的内壁上涂有防锈漆层。
所述消音器为阻性消音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电加热的方式加热燃气管,在使用时,先通过燃气管加热盛水腔内充入的加热用水,然后通过加热用水加热燃气管,同时,处于水套管外周上的真空保温层能够减少加热用水的热量的散失,从而减少对电加热过程中热量的损耗,缩短电加热的电热时间,降低电能的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电加热节能管道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该管道包括燃气管1、燃气管1的外周上套设的水套管2以及水套管2的外周上套设的外管3,其中,燃气管1和水套管2之间为充有水加热层的盛水腔4,盛水腔4内装设有用于通过水加热层加热燃气管1的电加热装置5,该电加热装置5为绝缘陶瓷电加热丝加热装置;水套管2和外管3之间为抽成真空保温层的抽真空腔6,抽真空腔6内装设有筒状的消音器7,该消音器7为阻性消音器。
进一步的,电加热装置5控制连接有用于控制电加热装置通断的控制装置8,该控制装置8包括连接在水套管2上以测定水加热层的温度来控制电加热装置通断的温度传感器9、与温度传感器连接的控制器10、与控制器10交互连接的电脑11以及电脑11上连接的打印机12,其中,温度传感器9的输出端连接在控制器10的输入端上;在水套管2的内壁上涂设有防锈漆层。
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管1采用无缝钢管;盛水腔4中设有牢固的支架,确保电加热装置5的绝缘瓷管的分布位置不会发生改变;水套管2上留有进出孔,用防锈漆进行高压灌装,使所有水套管2的内表面得到防锈漆的保护,十分钟后把漆自动排出;抽真空腔6中的消音器7也要使用防锈漆作防腐处理,最后抽成真空并密封;消音器7能够减少管体内燃气的气流声向外界扩散;外管3和水套管2之间的抽真空腔6与常用的热水瓶的内丹的真空内壁腔相似,用于减少电加热过程中,水加热层的热量损失,同时也可以减少燃气在燃气管1的流气声的传播,降低噪音为周边环境的影响、对维护人员人身的伤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郑燃调压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郑州郑燃调压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563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毡隔热环
- 下一篇:一种用于穿过机匣的双球角密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