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磁钳式制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51401.6 | 申请日: | 201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819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曹建文;曹宇;钟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通润驱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5/30 | 分类号: | B66D5/30;B66D5/14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何艳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制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动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装在电梯曳引机上的用于紧急制动或者正常制动的电磁钳式制动器,是对现有电磁钳式制动器结构之改进。
背景技术
已有技术中的应用于电梯曳引机上起正常制动或者紧急制动的电磁钳式制动器,其结构由图1、图2所揭示,它包括静盘1、电磁线圈2、制动弹簧3、动盘4、左摩擦片5、右摩擦片6、导杆7、衬套8、安装座9和制动钳10,静盘1内设置有电磁线圈2和制动弹簧3,制动钳10与静盘1之间采用螺钉联结固定,静盘1与动盘4之间采用螺栓组件活动串接,并调定两者之间的工作间隙为A,左摩擦片5、右摩擦片6位于制动盘11或曳引轮12的两侧并分别粘贴在动盘4和制动钳10的内侧侧面上,在制动钳10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衬套8,衬套8中穿设有导杆7,导杆7安装在安装座9上。当该制动器用于夹持曳引机的制动盘11时作为正常制动器,而当该制动器直接用于夹持曳引机的曳引轮12时则作为紧急制动器。
请继续参阅图1、图2并结合图3,当该电磁钳式制动器处于制动状态时,电磁线圈2失电,由于制动弹簧3的作用,推动动盘4,使动盘4与静盘1之间形成工作间隙A,这时位于动盘4和制动钳10内侧的左、右摩擦片5、6将制动盘11或曳引轮12夹持,阻止了制动盘11或曳引轮12的转动。当电磁钳式制动器需要开闸时,如图3所示,电磁线圈2通电,在静盘1、动盘4及工作间隙A之间形成磁回路,产生电磁力,使静盘1和动盘4相互吸引,在吸引移动的过程中,静盘1带动制动钳10沿着导杆7同时向右移动,而动盘4则向左移动,所以动盘4和制动钳10内侧侧面上的左、右摩擦片5、6分别脱离制动盘11或曳引轮12的两侧面,制动盘11或曳引轮12可以自由转动。在上述结构中,由于导杆7承受整个制动器的重力,所以制动钳10在移动时,其安装孔内的衬套8与导杆7之间产生了阻碍其移动的滑动摩擦力,以致于通电释放后,制动盘11或曳引轮12与左摩擦片5的距离A1要大于其与右摩擦片6之间的距离A2。使用一段时间后,衬套8与制动钳10的安装孔之间会随着磨损程度的增加,摩擦系数也会增大,导致制动盘11或曳引轮12两侧与左、右摩擦片5、6之间的间隙极不均匀。
图4为上述电磁钳式制动器作为正常制动器时安装在曳引机上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其中:制动器通过安装座9固定在曳引机18的前盖上,制动盘11与曳引机的曳引轮12连接并且套装在曳引机的主轴13上。
图5、图6为上述电磁钳式制动器作为紧急制动器时安装在曳引机上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其中:制动器通过安装座9固定在曳引机的箱体上,曳引轮12套装在曳引机的主轴13上。
当曳引机的曳引轮12上悬挂轿厢时,曳引轮12上受径向力F,该径向力也作用在主轴13上,使主轴13产生一定的挠度弯曲,主轴13的挠度弯曲使得制动盘11或者曳引轮12产生倾斜,而制动器是安装在曳引机的前盖或者箱体上的,前盖或者箱体的安装面不变动,由于制动钳10上的用于设置衬套8的安装孔与导杆7之间存在小间隙,制动器夹持倾斜的制动盘11或曳引轮12时,随着载荷变化,制动盘11或曳引轮12上的制动点在移动,衬套8的安装孔相对导杆7发生倾斜,衬套8的两边缘受压最大,制动移动的过程中受磨损程度最大。当释放制动轮11或者曳引轮12时,由于制动轮11或曳引轮12两侧与左、右摩擦片5、6的间隙不均匀,而制动轮11或曳引轮12又发生了倾斜,所以制动轮11或曳引轮12在转动时容易与其中一侧的摩擦片发生摩擦,产生噪音,当摩擦片磨损到一定程度后,将不能有效制动,存在安全隐患。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制动器,其能在通电释放时减小衬套8的安装孔与导杆7之间的摩擦力,有效实现制动轮11或曳引轮12两侧与左、右摩擦片5、6之间的均匀间隙,消除安全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通润驱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通润驱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514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