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置式输尿管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51203.X | 申请日: | 201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85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晓明 |
主分类号: | A61F2/82 | 分类号: | A61F2/8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置 输尿管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置式输尿管支架。
背景技术
在临床上当进行输尿管手术后,为了防止输尿管粘连,往往都要使用输尿管支架。现有的输尿管支架都是内置式的,已有许多报道。内置式的输尿管支架有两种,一种是手术后将不可降解的输尿管支架直接植入输尿管内将创口段的管壁支撑开来防止术后输尿管壁的粘连,待创口愈合后再将输尿管支架取出,其问题是将其取出不但手术操作麻烦而且创口处的组织易与输尿管支架发生粘连,取出时易对输尿管内壁造成新的撕裂,损害;另一种是手术后将可生物可降解的输尿管支架植入输尿管内将创口段的管壁支撑开来防止术后输尿管壁的粘连,这种方式虽然减少了将其取出的操作麻烦,但新的问题是降解后的输尿管支架残留物或多或少地会阻塞输尿管,且其化学组分也难免不会对输尿管造成毒害。因此,现有的输尿管支架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内置式的输尿管支架所存在的操作麻烦、取出时易对输尿管内壁造成新的撕裂或存在残留物阻塞输尿管等技术难题,为人们提供一种操作方便、不粘连、无残留物的外置式输尿管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外置式输尿管支架,由片状的支撑板1构成,在支撑板1的两侧设置有多个支撑臂2。
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撑臂2的支撑臂弯曲弧线与输尿管外壁弧线相同或相近似。
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撑臂2上还可以设置固定卡4。
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撑臂2的固定卡4上设置通孔3。
上述方案中,所述输尿管支架内侧垫设有一层防粘连膜。
本实用新型是设计人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科学实用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使用时直接将外置式输尿管支架的薄片状的支撑板覆盖在创口面上,然后将其两侧的支撑臂与创口周边的输尿管壁缝合,由于支撑臂弧线与输尿管外壁弧线相同或相近似,即可使外置式输尿管支架支撑起来的输尿管基本保持原来的形状。当创口面修复后即可方便地拆除掉外置式输尿管支架,不会出现粘连或残留物的问题。也可以在创口面上铺设一层防粘连膜再进行外置式输尿管支架的缝合,进一步避免粘连的发生。本实用新型的外置式输尿管支架产品可广泛用于人体或动物体输尿管的固定;还可以用于其它类似器官的固定以防粘连。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所述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输尿管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二
图中:1.支撑板;2.支撑臂;3.通孔;4.固定卡;5.缝合线;6.创口;7.输尿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外置式输尿管支架,由片状的支撑板1构成,在支撑板1的两侧设置有多个其弧线与输尿管外壁弧线相同或相近似的支撑臂2。
如图1和2所示:支撑板1的形状较好为长方形,但不局限于长方形,其宽度能够覆盖住创口为宜。两侧的支撑臂2可以对称或不对称设置。如本例图1和2中所示支撑板1的两侧各设置有三个相互对称的其弧线与输尿管外壁弧线相同或相近似的支撑臂2。
图3为输尿管示意图。
如图1、2、4、5所示:本例两侧的支撑臂2上还可以设置固定卡4和/或通孔3。通孔3较好设置在固定卡4上。固定卡4和/或通孔3的设置其作用是有利于缝合线5将支架与输尿管牢牢固定,防止外置式输尿管支架的滑动。从外置式输尿管支架的侧端看,其轮郭线类似一个英文字母C。使用时C的缺口较好控制在360-270=90度左右,以便于外置式输尿管支架将输尿管牢牢裹住并支撑开来。所述固定卡4或通孔3的形状、大小、个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晓明,未经朱晓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512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