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骨道内定向钻孔导向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49701.0 | 申请日: | 2012-0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85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 发明(设计)人: | 黄峰;毛瑞君;姜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峰;毛瑞君;姜宁 |
| 主分类号: | A61B17/17 | 分类号: | A61B17/1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骨道内 定向 钻孔 导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骨道内定向钻孔导向器。
背景技术
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常见的骨关节病之一。大多因风湿病、血液病、潜水病、大量应用激素、长期饮酒等引起,先破坏邻近关节面组织的血液供应,进而造成坏死。股骨头坏死的主要症状,从间断性疼痛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再由疼痛引发肌肉痉挛、关节活动受到限制,最后造成严重致残而跛行。
对于股骨头坏死早期的治疗,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为髓芯钻孔减压术,其是对病人麻醉之后,于股骨大粗隆基底部外侧将骨皮质凿成一小洞口,然后将钻头钻入骨质,在电视X线机监视下,使钻头尖部达股骨头软骨下4-5mm,从而完成钻孔,在股骨头内制成隧道,达到减压的目的。然而,这种手术需要多次采用X线透视,以确保钻孔的位置和深度,透视次数多,手术时间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骨道内定向钻孔导向器,借助于该工具,能够减少X线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骨道内定向钻孔导向器,包括圆柱形杆体,所述杆体上设置有倾斜进针孔。
进一步地,所述倾斜进针孔的倾斜角度为10-60度。
进一步地,所述倾斜进针孔的倾斜角度为25-30度。
进一步地,所述杆体具有中央透孔。
进一步地,所述倾斜进针孔与所述中央透孔不相交。
进一步地,所述杆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刻度。
进一步地,所述杆体上套设有限深螺母,所述限深螺母上设置有锁紧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限深螺母的侧面设置有螺孔,所述锁紧装置为插设在所述螺孔中的螺钉。
进一步地,所述限深螺母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钟表样刻度。
进一步地,所述杆体的端部设置有圆环形手柄部,所述手柄部的直径大于所述杆体的直径。
借助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骨道内定向钻孔导向器,能够大大减少手术中X线透视次数,增加钻孔的立体效果,加快手术的速度,缩短手术的时间,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骨道内定向钻孔导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借助于图1所示的骨道内定向钻孔导向器,采用髓芯钻孔减压术的手术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骨道内定向钻孔导向器1,包括圆柱形杆体3,杆体3上设置有倾斜进针孔4。
髓芯钻孔减压手术时,首先如图2所示,在X线透视下向股骨头5中心穿一杵定位克氏针6,位置在股骨头5颈中心(可略偏向病灶);然后如图3所示,利用环钻7沿定位克氏针6进行钻孔,从而在股骨头5内形成一骨道;接着如图4所示,取出定位克氏针6之后放入本实用新型的骨道内定向钻孔导向器1,并向该骨道内定向钻孔导向器1的倾斜进针孔4内插入克氏针8进行钻孔减压。根据需要,还可转动骨道内定向钻孔导向器1,以改变角度多次进行钻孔减压。
手术中的其他步骤,如后续的植骨步骤等,与现有步骤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中,只有在初始插入定位克氏针时需要使用X线透视,后续钻孔减压的过程中都可以不再使用X线透视。因此,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骨道内定向钻孔导向器,能够大大减少手术中X线透视次数,并且由于有倾斜进针孔,还能增加钻孔的立体效果,加快手术的速度,缩短手术的时间,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本实用新型中,倾斜进针孔4的倾斜角度为10-60度,优选为25-30度。并且,杆体3上还可以设有中央透孔2,这样,在图4所示的手术步骤中就可以先不取出定位克氏针6,而是可以直接将本实用新型的骨道内定向钻孔导向器1准确地插入骨道内;此时,为了使定位克氏针6不影响后续的钻孔减压步骤,倾斜进针孔4优选设置为与中央透孔2不相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峰;毛瑞君;姜宁,未经黄峰;毛瑞君;姜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497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