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奶粉自动化生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48334.2 | 申请日: | 2012-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6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樊石;赵群;唐文军;赵宏锴;李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C1/12 | 分类号: | A23C1/1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奶粉 自动化 生产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奶粉浓缩过程自动化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我国乳品设备制造业相对起步较晚,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相对落后,科技手段和技术含量仍然较低。一般地采用手动和半自动自动的方式来完成系统的控制,但是,由于许多操作人员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使他们对复杂的自动化控制不是十分了解。同时,由于所开发的控制手段不是十分理想,同时也不是十分适应操作人员的经验和习惯,使得许多操作人员往往放弃已开发出来的技术,而转入进行人工操作,造成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浪费,降低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奶精自动化生产设备,解决了奶粉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糊粉和潮粉的问题,实现奶粉自动化生产。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奶粉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组成包括:进料泵,进料泵连接双联过滤器,所述的双联过滤器连接预热器、所述的预热器连接杀菌器,所述的杀菌器依次连接各蒸发器、所述的蒸发器连接系统平衡槽,所述的蒸发器连接出料泵。
所述的奶粉自动化生产设备,所述的蒸发器包括串联的一效蒸发器、二效蒸发器、三效蒸发器和四效蒸发器。
所述的奶粉自动化生产设备,所述的一效蒸发器上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的双联过滤器的管道上装有流量调节阀,连接所述的预热器的加热蒸汽管道中装有自动控制回路,系统平衡槽的冷却进水管上设有系统真空控制回路,在最后一级蒸发器的出口的出料管上设有密度自动控制回路。
有益效果:
1.本产品能够对原料奶流量有效控制: 通过调节管道上的流量调节阀的大小,控制需要进行浓缩处理的原料奶的流量,确保原料奶的最佳浓缩效果。
本产品能够对杀菌蒸汽温度进行有效控制;
为保证原料奶进入杀菌器在90℃下进行5-10S杀菌,必须控制杀菌温度在稳定在90℃上下2℃以内,因此在加热蒸汽管道中设有自动控制回路,依据杀菌温度来控制蒸汽调节阀的开度。
本产品能够对一效蒸汽压力有效控制;
一效蒸汽压力是保证浓缩效果的重要部分,其应该运行在一个适当范围内。而且它还要根据浓缩系统的密度反馈信号进行调节。
本产品能够对系统的真空度有效控制:
蒸发器系统的真空是由表面冷却器冷却二次水蒸汽而生成的,在冷却进水管设有系统真空控制回路,自动控制系统真空度运行在设定值,以保证蒸发器运行的稳定性。
本产品能够对浓奶密度有效控制:
四效加热器分离出的浓缩奶液靠重力和出料离心奶泵吸力的作用源源不断进入离心奶泵,并被输送至浓奶储槽。在出料管上设有密度自动控制回路,此密度控制回路不断监控浓奶的密度值,并将密度偏值转换为反馈信号,一方面调节一效的蒸汽压力;另一方面控制二效自循环回流系统,将部分未达到浓度的原料再次进行浓缩,从而确保蒸发的浓奶始终处于工艺所需要的浓度内。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奶粉自动化生产设备,进料泵,进料泵连接双联过滤器2,所述的双联过滤器连接预热器3、所述的预热器连接杀菌器4,所述的杀菌器依次连接各蒸发器、所述的蒸发器连接系统平衡槽1,所述的蒸发器连接出料泵5。
实施例2:
上述的奶粉自动化生产设备,所述的蒸发器包括串联的一效蒸发器6、二效蒸发器7、三效蒸发器8和四效蒸发器9。系统平衡槽连接酸罐10和碱罐11。
实施例3:
上述的奶粉自动化生产设备,所述的一效蒸发器上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的双联过滤器的管道上装有流量调节阀,连接所述的预热器的加热蒸汽管道中装有自动控制回路,系统平衡槽的冷却进水管上设有系统真空控制回路,在最后一级蒸发器的出口的出料管上设有密度自动控制回路。
本设备的奶粉生产设备自共设计五条控制回路;
1.原料奶流量控制;2.杀菌蒸汽压力控制;3.浓缩蒸汽压力控制;
4.系统的真空度控制;5.浓奶密度控制。
工作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483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