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散热器和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48119.2 | 申请日: | 2012-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81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周永鑫;刘昌林;马先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11/00 | 分类号: | F01P11/00;F01P1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鑫媛睿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龚家骅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散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散热器和发动机。
背景技术
散热器是各种车辆和工程机械的发动机都配备的部件,散热器中注有散热用的冷却液。合格的冷却液是以水和乙二醇为主要成分,再加入一些指定的无机盐和有机盐类而制成,乙二醇含量在40-60%之间。冷却液的冰点可达-37℃,沸点可达108℃,冬天防冻,夏天防沸,同时具有防腐防锈防水垢功能。
在车辆或工程机械的使用过程中,冷却液会逐渐的损耗,损耗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将影响车辆或机械的正常工作,必须进行相应的补充。一些情况下,操作人员经常会随意取材,用井水、河水、自来水、雪水等天然水替代冷却液。而天然水含有各种对散热器有害的盐类,易在发动机水套及水箱散热管壁上形成水垢,影响热量传递;过量加入天然水后,降低了冷却液的浓度,使其逐步丧失防腐防锈等功能,久而久之,造成散热器内部腐蚀生锈,出现气蚀、点蚀甚至泄露;天然水中含有各种杂质,进入散热器还会造成内部堵塞,冷却液循环不畅,发动机过热,损坏机件。据统计,近90%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故障是由于使用不合格或假冒的冷却液造成的。
目前,为了杜绝以上情况的发生,一般采用的做法是,通过在加注口增加过滤网,来阻挡其中的杂质进入散热器。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采用过滤网的做法,并不能改变加注的液体的成分,若加入天然水,还是存在结垢、生锈、腐蚀等问题,造成散热器甚至发动机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散热器和发动机,以防止滥加冷却液而造成的散热器和发动机损坏,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散热器,包括散热器主体(1)、预加注室(2)、第一阀门(3)、传感器(4),其中:
预加注室(2)上部设置有入水口(5);
预加注室(2)设置于散热器主体(1)的上部,与散热器主体(1)连通;
预加注室(2)与散热器主体(1)的连通处安装有第一阀门(3);
预加注室(2)的内部设置有传感器(4)。
优选的,
预加注室(2)设置有排水口(6);
排水口(6)处安装有第二阀门(7)。
优选的,
传感器(4)与控制器(8)电性连接;
第一阀门(3)上安装有电驱动装置(9),与控制器(8)电性连接。
优选的,
传感器(4)与控制器(8)电性连接;
第一阀门(3)上安装有电驱动装置(9),与控制器(8)电性连接;
第二阀门(7)上安装有电驱动装置(9),与控制器(8)电性连接。
优选的,电驱动装置(9)具体为电动机。
优选的,入水口(5)上设置有入水口盖(10)。
一种发动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散热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散热器,包括散热器主体、预加注室、第一阀门、传感器,预加注室上部设置有入水口,预加注室设置于散热器主体的上部,与散热器主体连通,预加注室与散热器主体的连通处安装有第一阀门,预加注室的内部设置有传感器,通过此结构可以防止滥加冷却液而造成的散热器和发动机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散热器中预加注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散热器中阀门和电驱动装置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散热器主体 2、预加注室
3、第一阀门 4、传感器
5、入水口 6、排水口
7、第二阀门 8、控制器
9、电驱动装置 10、入水口盖
11、阀门安装孔 12、传感器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散热器,包括散热器主体1、预加注室2、第一阀门3、传感器4,其中:预加注室2上部设置有入水口5;预加注室2设置于散热器主体1的上部,与散热器主体1连通;预加注室2与散热器主体1的连通处安装有第一阀门3;预加注室2的内部设置有传感器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481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油器阻风门自动控制装置
- 下一篇:内燃机车用模块化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