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子叶片榫头喷涂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47200.9 | 申请日: | 2012-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90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芦毅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D1/32 | 分类号: | B05D1/32;B05C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朋飞;王加岭 |
地址: | 56110***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子 叶片 榫头 喷涂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发动机叶片喷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航空发动机转子叶片榫头部位的喷涂防护。
背景技术
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发动机的整体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在要求叶片力学性能满足要求的同时,叶片的外观质量也日趋重要,叶片外观不允许存在磕伤、碰伤、划伤、修伤等缺陷,如果出现轻微缺陷,必须予以合理修复合格后,才能正常装机。
转子叶片榫头喷涂涂层传统工艺方法步骤为:
叶片清洗→非喷涂面防护(高温胶带+防护盖帽)→喷砂及表面清理→喷涂→非涂层面清理多余涂层→检验合格→装箱发出
采用该工艺方法,在使用高温胶带+防护盖帽对叶片榫头进行防护时,喷涂面的预留宽度及偏移位置因个人操作方式存在差异,导致喷涂涂层后存在以下问题:1、涂层宽度均匀性差异大;2、涂层区域与技术要求的涂层区域存在差异;3、涂层的边缘存在台阶。解决以上问题,必须通过手工修磨的方式对涂层进行修磨,但是,由于涂层具有一定硬度,且与叶片基体结合较好,在进行涂层修磨时,叶片基体经常出现划伤、修伤缺陷,使叶片的外观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更影响到叶片的总体性能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转子叶片榫头部位的特征,设计合理的喷涂挡板,对非喷涂面进行有效防护,严格控制涂层宽度,并且保证涂层位置稳定,满足设计要求,做出了合格的涂层,并且做到了喷涂后不需要清理涂层,避免了叶片基体划伤、修伤等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喷涂防护的设计采用窗口式设计思路,即:针对转子叶片榫头形貌特征,设计一个形状与榫头接近的喷涂挡板,然后在榫头需要进行喷涂的位置开孔,要求孔的宽度、长度及定位必须精确,其宽度和长度等于或者略大于涂层设计要求,但偏差应在其要求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喷涂挡板、固定喷涂挡板的支架、防护挡板、防护挡板固定螺钉,其中喷涂挡板的形状与榫头相匹配,包括喷涂预留孔、涂层上下偏移定位部分和止端定位面,喷涂预留孔设置在榫头需要进行喷涂的位置,孔的宽度、长度及定位精确,其宽度与长度等于或者略大于涂层设计要求,偏差在其要求范围内。所述固定喷涂挡板的支架由压紧螺钉、支撑横梁和横梁支撑架组成。控制原理为:喷涂挡板通过转子叶片端面直接插入,直到止端定位面,然后置于支撑横梁上,通过螺钉压紧固定,防护挡板遮挡叶身段,最后完成喷涂。
采用该工装辅助夹具防护转子叶片榫头非喷涂部位,既保证了喷涂后涂层的宽度尺寸,又避免了传统工艺修锉涂层边缘造成叶片基体划伤、修伤等缺陷。同时,也减少了因为基体划伤、修伤,导致涂层返修等系列问题,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为工厂的顺利交付提供了宝贵时间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喷涂挡板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喷涂挡板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喷涂挡板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喷涂示意图
图中:1-涂层区域 2-涂层上下偏移定位部分 3-止端定位面 4-压紧螺钉 5-喷涂挡板具 6-转子叶片 7-支撑横梁 8-横梁支撑架 9-防护挡板固定螺钉 10-防护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喷涂夹具的支撑横梁7一次能够放置12片转子叶片6,转子叶片6采用辅助防护夹具保护后进行喷涂,窗口宽度要求:4.3~4.5mm,上下尺寸波动范围要求:5.0~5.3mm;使用喷涂夹具完成喷涂后涂层宽度及涂层偏移位置如下表所示:
喷涂后涂层如图2所示,其上、下边缘略有台阶,涂层上、下边缘均匀减薄并与转子叶片6基体结合,且无涂层脱落现象;涂层宽度一致性很好,基本与窗口宽度一致(宽度要求4.3~4.5)mm;涂层位置略有变化,与每一件辅助喷涂挡板控制误差以及螺钉压紧程度有关,但都控制在很小的变化范围,满足尺寸波动范围(5.0~5.3)mm要求。涂层基本上一次性成型,不需要采用修磨的方式把涂层修磨至规定尺寸,卸下喷涂挡板后,清理喷涂浮灰就可以完成该工序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未经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472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