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发光孔道镜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46339.1 | 申请日: | 2012-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26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文波 |
主分类号: | A61B1/06 | 分类号: | A61B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5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光 孔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尤其是一种自发光孔道镜。
背景技术
传统的耳喉鼻部位的检查和检测,多依赖直观目测,其观测范围有限,无法保证一定的观测亮度。
相比较各种高端的内镜,其使用虽然功能强大,但对于普通疾病的检查和观测,着实浪费。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自发光孔道镜以更好的解决人体孔道观测和检查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致力于更好的解决人体孔道观测和检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发光孔道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发光孔道镜包括中空直形观测管、连接中空直形观测管一端的中空锥形观测管、设置在中空锥形观测管顶部的弯折观测头、设置在弯折观测头中部的中空观测孔和多个发光二极管、以及电源开关组件和连接电源开关组件和多个发光二极管的导线;
以及,设置在中空锥形观测管与弯折观测头连接部的反光镜和设置在中空锥形观测管内的透光锥形体。
上述中空直形观测管的外径为5mm。
上述中空锥形观测管顶端的外径为3mm。
上述弯折观测头的顶端为圆滑弧形表面。
上述圆滑弧形表面上覆盖一层透光塑料硬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但却有效解决了人体孔道观测和检查的问题,同时,成本较低,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俯视剖切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正视剖切图;
其中,1-中空直形观测管,2-中空锥形观测管,3-弯折观测头,4-透光锥形体,5-反光镜,6-观测孔,7-发光二极管,8-电源开关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人体孔道观测和检查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发光孔道镜。接下来具体说明该自发光孔道镜。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俯视剖切图,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正视剖切图。该自发光孔道镜包括中空直形观测管1、中空锥形观测管2、弯折观测头3、透光锥形体4、反光镜5、观测孔6、多个发光二极管7、电源开关组件8及导线。
具体地,其包括中空直形观测管1、连接中空直形观测管1一端的中空锥形观测管2、设置在中空锥形观测管2顶部的弯折观测头3、设置在弯折观测头3中部的中空观测孔6和多个发光二极管7、以及电源开关组件8和连接电源开关组件8和多个发光二极管7的导线;
以及,设置在中空锥形观测管2与弯折观测头3连接部的反光镜5和设置在中空锥形观测管2内的透光锥形体4。
上述中空直形观测管1的外径为5mm。
上述中空锥形观测管2顶端的外径为3mm。
上述弯折观测头3的顶端为圆滑弧形表面。
上述圆滑弧形表面上覆盖一层透光塑料硬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旨在说明具体实施方案的实现方式,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在详述的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做出各种变体,这些变体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之内。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仅由所述的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文波,未经刘文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463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损耗直流负离子发生器
- 下一篇:同步电机滑环状态维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