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式沙发床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45809.2 | 申请日: | 2012-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366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刘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C17/16 | 分类号: | A47C17/16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刘崇义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式 沙发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沙发床,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式沙发床。
背景技术
沙发是现代人们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家具,有真皮沙发、布艺沙发等,其普及面非常广泛。但现在人们的居住空间较小,于是,多功能家具应运而生,沙发床就是一种即可当沙发用,展开后又可当床用的多功能家具,但是现在沙发床大多比较不稳,躺在上面摇摇晃晃,使人休息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折叠式沙发床。该折叠式沙发床结构简单、支撑稳固,人躺在上面比较舒服,组装和拆卸比较方便,且其生产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式沙发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一和安装在基座一上的基座二,所述基座二上安装有坐垫,所述坐垫的一侧设置有靠垫,所述靠垫远离坐垫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垫,所述坐垫的一端与靠垫的下端连接,所述靠垫的上端与支撑垫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基座一的顶面设置有至少两个滑槽,所述基座二的底面设置有能沿滑槽滑动且能将基座二运送至与基座一位于同一平面的导杆,所述坐垫的一端且沿坐垫的宽度方向设置有用于限制靠垫转动的限位装置和多个伸出部,所述靠垫的下端设置有多个能伸入到相邻两个伸出部之间且能绕限位装置转动的转动部,所述限位装置穿过伸出部和转动部。
上述的一种折叠式沙发床,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伸出部上均设置有通孔,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转动杆和安装在转动杆一端用于手动控制转动杆转动的调节头,所述转动杆上安装有多个与转动杆的轴向相垂直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安装有能随转动杆的转动从而伸出或伸入通孔的限位杆。
上述的一种折叠式沙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与连接杆的轴向相垂直,所述通孔的下部向基座二的底部倾斜且与限位杆相适配。
上述的一种折叠式沙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靠垫的上端设置有套筒一和套筒二,所述支撑垫的上端设置有安装在套筒一和套筒二之间的套筒三,所述套筒一、套筒二和套筒三内均安装有转动轴。
上述的一种折叠式沙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二上且沿基座二宽度方向设置有与套筒一、套筒二和套筒三相适配的凹槽。
上述的一种折叠式沙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二的顶面设置有多个盲孔一,所述坐垫的底面设置有多个与盲孔一位置相对应的盲孔二,多个所述盲孔一内均安装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上端伸入到与盲孔一位置相对应的盲孔二内。
上述的一种折叠式沙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一远离靠垫的一端的上部向靠垫一侧倾斜,所述基座二靠近靠垫的一端的下部向远离靠垫一侧倾斜,所述基座一远离靠垫的一端与基座二靠近靠垫的一端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易于安装。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基座一、基座二、坐垫、靠垫和支撑垫,当人们需要躺下来休息时,推动基座二,使基座二上的导杆沿基座一上的滑槽运动直至基座二被带到与基座一相平行的位置,再顺时针旋转调节头,带动转动杆转动,同时转动杆上的连接杆也随之转动,从而将限位杆从通孔带出,接下来,顺时针转动靠垫使靠垫呈水平,再逆时针转动支撑垫支撑垫呈水平,即可成为沙发床,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且该沙发床的支撑比较稳固。
3、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支撑稳固,人躺在上面比较舒服,且其生产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坐垫与靠垫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座一; 1-1-滑槽; 1-2-凹槽;
2-基座二; 2-1-导杆; 2-2-盲孔一;
2-3-定位杆; 3-坐垫; 3-1-伸出部;
3-2-限位装置; 3-2-1-转动杆; 3-2-2-调节头;
3-2-3-连接杆; 3-2-4-限位杆; 4-靠垫;
4-1-套筒一; 4-2-套筒二; 4-3-转动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458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