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浓水循环反渗水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33173.X | 申请日: | 2012-0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48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 发明(设计)人: | 高芳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芳林 |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1/4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循环 渗水 处理 系统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浓水循环反渗水处理系统,是以反渗透原理工作的水处理系统,可以把绝大部分浓水回收利用,减少原水消耗量,降低能耗。
背景技术
目前,反渗水处理系统均由前处理系统、反渗系统、电控系统组成。有些带浓水回馈功能的有浓水回馈系统。但是都没能很好解决“浓水量与产水量之比”与原水消耗量,节水与膜寿命的矛盾。
反渗膜的参数
反渗膜(后面简称“膜”)有许多工作参数,现在要讨论的两个重要参数:1.清除率。2.最小浓水量与产水量之比。(后面简称“浓水比”)
1.清除率一般在99%~99.6%之间。(不同型号的膜是不同的)表述的是膜的清除能力。其意义是:假设浓水中有1000个杂质,通过膜的过滤,膜可截留990~996个,产出的净水中只有10~4个杂质。
2.最小浓水比不得小于5∶1.。表述的是膜的工作条件。其意义是:要产出1T/h的净水,流入的浓水不 得少于5T/h。这个指标,是保证膜的浓水侧要有足够的水量和流速,在工作时不断冲刷膜,使其不致很快被堵塞、失效,造成不可逆的损坏。条件允许情况下,浓水比越大越好。
现有反渗水处理系统工作流程是,原水通过前级泵加压,经前处理系统滤除大颗粒杂质及软化,再通过反渗泵把原水加压到反渗压力,(一般在0.8~1.5Mpa)进入反渗膜,经过膜的反渗,从膜的另一侧就可得到较纯净的水。其余的被浓缩的水,经调压阀排放掉。
膜进水量=产出净水量*5(浓水比)是膜正常工作必须的条件。膜进水量=原水量。这就是说每产出一份的净水就要有4份的浓水当做废水排掉。产1T排4T。这仅仅还是满足了膜对浓水比的最低要求。如果加大浓水比,浓水排量将更大。
大量浓水排放不仅浪费了水,原水被反渗泵加压到很高的反渗压状态,进入膜反渗产水后,从膜流出时还处于反渗压状态,其携带很多能量。但经调压阀被减压至0Mpa排放了。在这个环节中还有相当大的能量浪费。究其原因在于:
1。现有的反渗水处理系统受限于浓水比这个参数,.为了保证膜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必须保证浓水比≥5∶1,(如果不这样,膜的出水量、清除率都将很快下降,导致膜的失效。)就是产1T/h水要进5T/h水。这5T/h进水主要不是为了保证产水质量的,而是保证膜正常工作的。就为了满足这个条件,4T/h水被排放了。
2..没有充分利用膜的清除率。举例:现以要求产出净水浓度40ppm,膜的清除率99.5%,原水浓度300ppm,来分析。实际产出净水浓度=原水浓度*(1-清除率)=300*(1-0.995)=1.5ppm。实际净水浓度远低于要求标准。浪费了水、电资源,也没有很好的、有效的利用膜的清除率。
减小浓水比,从规定的最小5∶1,减至3∶1、2∶1。这样减少了进水,也减少了排水,还减小了泵的规格,节水了,也降低了成本。但破坏了膜的正常工作条件,使膜在工作时很快堵塞,清除率、出水量很快下降,造成膜的报废。这是以牺牲膜的寿命为代价的,是不可取的。
原水用量、浓水排量局限于浓水比不能减小,是造成浪费的关键。如能在保证浓水比前提下,减少排水量,使原水得到足够的浓缩,就可节省水和能。
现有浓水回馈反渗水处理系统工作流程是:
把从膜出口排出的,通过调压阀减压的浓水,或直接、或经浓水中间储罐后回馈至前级泵,或反渗泵的入口,经反渗泵加压后再进入膜内反渗。
这种浓水回馈系统减少了浓水的排放量,减少了原水消耗量。但是:
1.这种浓水回馈方式回馈的浓水是经调压阀减压后再回馈的,能量损失很大。这样的回馈流程并没有减少反渗泵(前级泵)的工作流量。为满足浓水比5∶1,反渗泵仍要把5T/h水(如产水量是1T/h)升压到0.8~1.5Mpa,进入膜产水。这些浓水携带了很多能量。但只有1T/h的水产出,4/5流量的高压水还是经调压阀减压,从高压态降为常压,再进入回馈系统的。这些高压浓水所携带的能量被浪费了
2.采用中间浓水储罐中的浓水回馈系统,不但有能量损失,还因排浓水、进原水是同时进行,会有不少新进的原水随同浓水混在一起排出,造成损失。虽通过精心设计进、排口位置和中间水罐内腔水流方式,可减少一些混排损失,但终不能全部消除这种现象。
3.这种浓水回馈方式,浓水回馈量的精确控制较复杂、困难。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芳林,未经高芳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331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CB行业中水回用设备
- 下一篇:一种门式起重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