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除湿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31344.5 | 申请日: | 2012-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326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钟锦科;黄伟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东奥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2 | 分类号: | F24F1/02;F24F13/20;F24F13/3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汤喜友 |
地址: | 510385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湿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除湿机。
背景技术
除湿机是工业生产和家庭生活中的常用空气处理设备,其主要是由内置的风机将潮湿空气吸入,在除湿机内进行热交换,使吸入空气中的水分冷凝成水珠,进行气液分离后,将干燥的空气排放至室内环境中。
现有的除湿机存在以下缺陷:
1、结构不够牢固,会发生机体变形,并且线路凌乱,在恶劣环境中使用,风化、腐蚀情况较为严重,从而造成设备故障。
2、蒸发器、冷凝器、风机与压缩机匹配不合理,工艺管厚度不够,经常出现雪种外漏、压缩机长时间空转而引起损坏压缩机。
3、机身上安装螺钉较多,装配过程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除湿机,其结构牢固、线路摆放整齐,机体内部部件匹配合理、易于装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除湿机,包括具有一内腔的机壳、位于机壳内腔中的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以及风机,风机位于机壳内腔的上顶端,机壳上设置有与风机对应的出风口、以及与蒸发器输入端对应的进风口,蒸发器的输出端连接有一气液分离器,该气液分离器的输出端连接在压缩机的输入端,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在冷凝器的输入端,冷凝器的输出端与风机的进风端口对应。
机壳由位于其顶部的顶板、位于其底部的底板、位于其两侧的侧板、以及分别位于其两端的前端板和后盖板围成。
蒸发器和冷凝器位于中隔板和顶板之间;压缩机、气液分离器位于中隔板和底板之间。
端板由上端板和下端板对接拼装而成。
后盖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放置线缆的储线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结构牢固,机体不易变形,具有专门的电源线储线槽,能够防止线路风化、腐蚀,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2、蒸发器、冷凝器、风机与压缩机位置装配合理,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且不易发生雪种外漏。
3、机体便于装配,并且较少的应用螺钉的连接件,外形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除湿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除湿机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除湿机,包括具有一内腔的机壳5,位于机壳内腔中的蒸发器1、冷凝器2、压缩机3以及风机4,风机4位于机壳5内腔的上顶端,机壳5上设置有与风机4对应的出风口、以及与蒸发器1输入端对应的进风口,蒸发器1的输出端通过低压管6连通至一气液分离器7的输入端,该气液分离器7的输出端通过一气分连接管15连通至压缩机3的输入端,压缩机3的输出端通过一高压管14连通至冷凝器2的输入端,冷凝器2的输出端与风机4的进风端口对应。
机壳5由位于其顶部的顶板51、位于其底部的底板52、位于其两侧的侧板53、以及位于其两端的前端板54和后盖板55围成,其中前端板54由上下两块对接拼装的上端板541和下端板542组成。在顶板51和底板52之间,具有一中隔板56,该中隔板56将机壳5的内腔分隔成两部分,蒸发器1、冷凝器2、风机4位于其中隔板56和顶板51之间,而压缩机3、该气液分离器7位于中隔板56与底板52之间。
此外,在后盖板55内侧,还设置有一储线槽551,该储线槽551主要用于放置电源线。
如图2所示,上述除湿机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制冷循环---开机状态: 压缩机从高压管压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冷凝为中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同时放出热量,制冷剂再通过毛细管,变为低温低压的液体,进入蒸发器,制冷剂蒸发为低温低压的气体,同时吸收热量, 低温低压的气体经过气液分离器,再通过低压管回到压缩机,从而完成一个制冷循环,周而复始的循环,从而达到除湿的目的。
空气循环---潮湿的空气从冷的蒸发器表面吸入,空气遇冷后冷凝析出水,同时空气温度下降,析出的水汇入水槽后,从水管排出,经过蒸发器的空气再经过热的冷凝器,变成稍升温的干燥空气,从风口排出。如此循环,从而实现降低空气相对湿度的目的。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东奥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东奥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313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