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循环净化浊水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28394.8 | 申请日: | 2012-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152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边广义;王永明;边磊;刘欢;刘晓红;赵园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韩龙 |
地址: | 014010 内蒙***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净化 浊水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化浊水的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可循净化浊水的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钢铁企业对连铸和轧钢车间排出的含油分和氧化铁皮等悬浮物的浊水的净化处理,通常是将含油分及悬浮物的浊水排放到一旋流沉淀池(或一铁皮坑)中沉淀泥渣,再使用提升泵使滤出部分泥渣的浊水流至化学除油器(或平流沉淀池),在化学除油器(或平流沉淀池)中添加除油絮凝剂及絮凝剂,使浊水中的油分及氧化铁皮等悬浮物形成絮状物进一步沉淀,沉淀的泥渣经浓缩池、泥浆搅拌罐、泥浆加压泵、最后由污泥脱水机进行脱水处理,使泥渣回收利用,而脱离了泥渣的浊水则经过过滤器、冷却塔、吸水井、最后经水泵供应用水区域使用。
然而,现有的这种一次性浊水处理系统,不能充分发挥药剂的效能,出水效果差,污泥处理设施和过滤设备较为繁锁,投资大、占地面积大、操作复杂且不环保。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循环净化浊水的系统。其可节省药剂且充分发挥药剂效能,出水效果好、运行稳定。并且操作简单、节约能源,能减少占地、改善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循环净化浊水的系统,其包括用于输送排放浊水的铁皮流槽;旋流沉淀池,与所述铁皮流槽相连;旋流除油澄清器,其一端通过进水管与所述旋流沉淀池相连;管道混合器,其设置于所述进水管上;油絮凝剂加药装置,其连接在所述管道混合器上;污泥回流管,其一端连接在所述旋流除油澄清器的另一端上,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铁皮流槽;絮凝剂加药装置,其连接在所述污泥回流管上;以及用于储存泥渣的储渣池。
其中,所述旋流除油澄清器包括一旋流反应沉淀部,其设置于所述旋流除油澄清器的中央;以及至少一个斜板澄清部,其设置于所述旋流反应沉淀部的侧部;并且所述旋流反应沉淀部与斜板澄清部相连通。
其中,所述旋流反应沉淀部包括:位于其上部的旋流筒,以及污泥斗,其位于该旋流筒的下方且为倒置的锥形;所述旋流筒的中央内套设一中心溢流管。
其中,所述斜板澄清部包括位于其上部的清水部、其中部的斜板部、斜板部下方的缓冲部及缓冲部下方的污泥斗;所述斜板部是由多个以同一角度平行、密集且等距排列的斜板构成;所述污泥斗为倒置的锥形,其底部设有排泥口,且排泥口与排泥管相连。
其中,旋流反应沉淀部和斜板澄清部之间还设置有导流槽。
其中,所述油絮凝剂加药装置包括制备输送装置及加药管,且该制备输送装置是通过该加药管与所述管道混合器相连。
其中,所述污泥斗的底部设有排泥口,排泥口与排泥管相连,所述污泥回流管与旋流除油澄清器是通过排泥管连接的。
其中,所述斜板澄清部的顶部还设有溢流出水槽,其一端与出水管相连。
其中,所述絮凝剂加药装置包括制备输送装置及加药管,且该制备输送装置是通过该加药管连接在所述污泥回流管上。
其中,所述旋流沉淀池中还设置有提升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循环净化浊水的系统的平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所产生的效果,下面将以具体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循环净化浊水系统做一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循环净化浊水系统,用于处理来自车间的废水。如图1所示,来自车间的含油和氧化铁皮的浊水从铁皮流槽1的一端流入,铁皮流槽1的另外一端与旋流沉淀池2相连,浊水经铁皮流槽1流入旋流沉淀池2。
旋流沉淀池2的底部为倒锥形结构,使得沉降下来的泥渣聚拢在池底,而后经抓斗吊车3抓送至储渣池4回收利用。
在旋流沉淀池2上部边缘设置提升泵21,沉淀池2与澄清器8之间设置有进水管7。经提升泵21的加压,滤出部分泥渣的浊水经进水管7输送至旋流除油澄清器8。在进水管7上设置有一管道混合器6,油絮凝剂加药装置5中的第一制备输送装置51所制备出的油絮凝剂通过第一加药管51与管道混合器6中流过的浊水相混合,再经由进水管7流入旋流除油澄清器8中的旋流筒811。
旋流筒811为中空的筒状结构,加药(油絮凝剂)后的浊水通过旋流筒811进入旋流反应沉淀部81进行破乳、絮凝、凝聚等反应,并且形成大颗粒絮状物,这些絮状物受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沉降在连接于旋流反应沉淀部81下部的污泥斗8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283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