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塑料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26287.1 | 申请日: | 201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20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白明军;吴平;张琰;周生宣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贵族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J2/05 | 分类号: | F24J2/05;F24J2/20;F24J2/4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8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平板 太阳能 集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集热器,具体地指一种塑料平板太阳能集热器。
背景技术
太阳能是一种高效能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随着科技的发展,太阳能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在诸多太阳能应用领域中,太阳能集热器是较早被人们应用的,有聚焦式的太阳能集热器,也有吸热式太阳能集热器,尤以吸热式太阳能集热器应用更为广泛。
在吸热式太阳能集热器中,有一种是采用高效吸热管,是由两不同直径的玻璃盲管套装,开头端火焰烧融封接抽真空制成。这种加热管,其采用的玻璃管在运输、安装和使用的过程中极易损坏,且安装时由于管间存在间隙,使单位面积吸热效率下降。而且,真空管内上水时必须低温上水,高温空管上水必爆管,怕冰雹,热起动慢,一旦爆管必须马上维修,维修费用高。
还有一种是传统的平板式集热器,它包括面板、吸热板、底板、边框、进液管、出液管及与进液管和出液管相连通的吸热管,主要是通过吸热板吸收太阳的热量,直接传递一组水管(吸热管、进液管和出液管),使水管中的液体获得热量。这种平板式集热器,结构虽然简单,但大量吸收的热能通过透光面板重新散失,所以效率不高。为了减少热能的散失,有的平板式集热器在吸热板与底板之间用保温棉,但是,这种结构具有以下缺陷:a、会使整个集热器重量过重;b、保温棉容易散发到玻璃面板层内,影响吸热效果;c、保温效果不够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保温效果好的塑料平板太阳能集热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塑料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包括透明面板、吸热板、底板、边框、设置在吸热板与底板之间的进液管和出液管及与进液管和出液管相连通的吸热管,所述底板为双层塑料板结构,所述底板包括内底板与外底板及由内底板和外底板之间构成的空腔,所述内底板与外底板的周边之间密封固结。
优选地,所述内底板和外底板构成的空腔内填充有保温材料层。保温材料层为保温棉或酚醛泡沫。这样,可以增强底板的保温隔热性能。
上述方案中,所述面板与底板之间充有惰性气体层。这样,可以减少热能在面板与底板的散失,使吸热管、进液管和出液管内的水保温效果更好。
上述方案中,所述底板的内底板和外底板为下沉式结构,所述底板的底面为平板结构,所述底板的内底板与外底板的表面设置有加强筋。这样,可以增加内底板与外底板的强度。
优选地,所述形成空腔的内底板与外底板之间的距离为5~20mm。
上述方案中,所述底板周边的内底板上表面与面板的下表面之间通过第一密封件密封连接。这样,可以增加面板与底板之间的密封性,使保温性更好。
优选地,所述边框的内侧设置有凹槽,所述面板和底板的周边卡在边框的凹槽内,并通过第二密封件分别与面板的上表面和底板的外底板下表面密封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内底板周边上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所围成的区域与面板的平面大小相对应。这样,通过定位件来固定面板在内底板上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面板为钢化玻璃板,所述进液管、出液管和吸热管均为铜管。
优选地,所述底板为整体式或分体拼接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双层塑料结构的底板,可以使集热器热能损失小,保温效果更好,太阳能的利用率更高。利用面板与底板之间充惰性气体形成保温层,不仅避免保温棉散发到玻璃面板内,而且可降低集热器的散热率。另外,面板和底板周边的密封件可有效防止热空气不易泄露出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塑料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塑料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底板填充有保温材料层的塑料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贵族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贵族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262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