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铝包带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23097.4 | 申请日: | 2012-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93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 发明(设计)人: | 陈红卫;殷志昂;程凤鸣;陶凤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电力公司漯河供电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D63/02 | 分类号: | B65D63/02;H02G7/05 |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02 | 代理人: | 张欣棠 |
| 地址: | 462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包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电线路导线上的铝包带,特别是一种粗糙面铝包带。
背景技术
在电力施工中,尤其是输电线路施工中,铝包带被广泛应用。铝包带装于导线与金具之间,防止导线因长时间振动而损伤,对导线起保护作用。如输电线路的防震锤处就应该严格按照规程使用铝包带,但在实际工作中,在线路运行一段时间后,防震锤会发生移位,不再处于原来设计的振动波峰与波谷之间,从而影响到该金具的性能,起不到防震作用。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一个是由于防震锤的安装不到位,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铝包带本身的问题,由于铝包带为光面设计,导线与铝包带、铝包带与金具的接触面摩擦力较小,即便安装时紧固到位,运行一段时间,因导线和金具的热胀冷缩,会使接触面的摩擦力发生变化,在摩擦力较小且线路微风振动时,装于导线上的金具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偏移,影响到线路的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对传统铝包带进行改进,增大铝包带与导线、金具接触面的摩擦力,避免导线与金具紧固后发生松脱和移位,提高线路的稳定运行水平。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铝包带有以下两种形式:
铝包带均由内铝带层和外粗糙面层构成。
第一种形式是在不改变原有内铝带层厚度的情况下,在内铝带层的上下两个面上各粘涂一层颗粒状物,形成外粗糙面层,粘涂颗粒状物的厚度不大于0.5mm。
所述内铝带层厚度优选值为1mm。
所述内铝带层的上下两个面上所粘涂的颗粒状物为碳化硅。
第二种形式是适当增加内铝带层的厚度,在增大厚度铝材料的上下两面各打磨0.25mm厚度,形成外粗糙面层。
该内铝带层厚度优选值为1.5mm。
所述第二种形式在内铝带层增大厚度铝材料的上下两面通过机械打磨,所打磨的粗糙面层为凹凸不平面。
上述两种形式铝包带在导线上进行缠绕时,均应沿外层铝导线固有绕制方向缠绕,缠绕长度以所装金具宽度适当放宽为宜,铝包带尾头折入所装金具与铝导线接触面之间。
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铝包带原有性能的基础上,增大了光滑铝导线和铁材质金具的摩擦力,降低了铁材质金具发生移位或松脱的概率,减少线路检修次数,使线路日常维护成本降低,保证了线路的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该铝包带由内铝带层2和外粗糙面层4构成,内铝带层2厚度为1mm或略大于1mm,宽度为10mm,由装于导线上的金具3的宽度和铝导线1的直径决定铝包带的缠绕长度。
该铝包带外粗糙面层4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形成:
第一种方式是在不改变铝包带原有规格的情况下,在铝包带内铝带层2上粘涂一层颗粒状物,粘涂的颗粒状物为碳化硅颗粒,只分布在所述铝包带的内铝带层2的上下两外表面上,形成凹凸不平的外粗糙面层4,侧面保持光滑切割面。上下两外表面碳化硅颗粒粘涂厚度不大于0.5mm。
第二种方式是适当增加铝包带计算厚度,由1mm或略大于1mm厚度增大至1.5mm或略大于1.5mm, 通过机械打磨,在多出的不大于0.5 mm厚度铝材料上下两表面上平均各打磨成凹凸不平面,即由内铝带层的上下两面各打磨不大于0.25mm厚度,从而形成与第一种方式相应的外粗糙面层4。
现场安装时,铝包带先在铝导线上进行,沿外层铝导线1固有绕制方向缠绕,缠绕时每匝应尽量紧密,缠绕长度以所装金具3宽度适当放宽大于其宽度为宜,多余部分剪掉,铝包带尾头应折入所装金具3与铝导线1接触面之间,最后将金具套在铝包带外粗糙面层4上,并用螺栓加以固定,完成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电力公司漯河供电公司,未经河南省电力公司漯河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230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终端设备
- 下一篇:横置弹簧自动补偿制动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