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铜溜槽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21826.2 | 申请日: | 201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28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王万涛;李世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3/15 | 分类号: | F27D3/15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唐瑶 |
地址: | 737103***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溜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冶金炉及高温炉的熔融炉渣排放的铜溜槽。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冶金炉和高温炉的熔融炉渣排放使用的铜溜槽,其内置式冷却水通道是对轧制的V形溜槽进行钻孔而形成的,外接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对钻孔形成的水道采用三道密封技术,对加工工艺孔进行密封。三道密封包括涂抹高温密封胶的过盈配合铜塞子、双面抹高温胶的金属石墨缠绕垫和抹高温胶的管螺纹丝堵。这种带钻孔水套溜槽的工艺孔在熔体的冲刷下、高温熔体的直接腐蚀下以及人工用钢钎进行清理时,容易造成漏水现象,缩短溜槽的使用寿命。而且钻孔形成的冷却水水道比较粗糙,水流的阻力大,冷却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效果好、无漏水隐患的铜溜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铜溜槽,包括壁体、进水管道、出水管道和连接法兰,所述壁体内预埋有冷却铜管,该冷却铜管一端与进水管道连通,另一端与出水管道连通,且冷却铜管、进水管道、出水管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壁体的截面形状为U形,所述壁体的底部堆焊有耐高温耐磨合金材料。
所述冷却铜管与壁体是整体浇铸而成。
所述耐高温耐磨合金材料的厚度为3~5厘米,长度为以壁体底部为中心左右各40~60度。
本实用新型涉提供的铜溜槽,壁体内预埋的冷却铜管与进出水管道为一体式结构,整体的冷却通道无接口和堵头,冷却铜管内壁光滑,通水阻力小,抗压强度高,消除了漏水的隐患;加上流槽底部堆焊的耐高温耐磨合金材料,增加了热渣流动和手工清理溜槽冷渣时对铜溜槽内底部的耐磨损能力,延长了铜溜槽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俯视图。
图中,1-进水管道,2-出水管道,3-冷却铜管,4-壁体,5-耐高温耐磨合金材料,6-连接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铜溜槽,包括壁体4、进水管道1、出水管道2和连接法兰6,壁体1内预埋有冷却铜管3,该冷却铜管3与壁体4是整体浇铸而成,浇铸材料为紫铜。冷却铜管3一端与进水管道1连通,另一端与出水管道2连通,且冷却铜管3、进水管道1、出水管道2为一体式结构。冷却水通过在冷却铜管3中流过,带走铜溜槽的热量。壁体4的截面形状为U形,壁体4的底部堆焊有耐高温耐磨合金材料5。耐高温耐磨合金材料5的厚度为5厘米,在壁体4的底部的范围为沿底部中心左右各40~60度,面积为0.4552M2。耐高温耐磨合金材料5焊接在铜溜槽上可耐1400℃左右。铜溜槽可制作成若干件,通过连接法兰6组装成所需的溜槽长度。
冷却铜管3与壁体4是整体浇铸而成,浇铸材料为紫铜。冷却铜管3采用?36x7 T2管,不允许有接头。冷却铜管3的弯曲半径为R=65mm。了防止异物进入冷却铜管3和保护冷却铜管3端部,在冷却铜管3头部装有管套和塞子,直到现场安装时才能取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铜溜槽制作完成后,要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0.8MPa,保持30分钟无渗漏。使用时进水压力≥0.3MPa。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局限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启示下,还可以做出其它等同变型和改进,均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218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台车与上密封罩之间的密封装置
- 下一篇:乙苯脱氢催化剂多通道回转焙烧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