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水保暖手套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19743.X | 申请日: | 201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96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俊立 |
主分类号: | A41D19/00 | 分类号: | A41D1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22000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水 保暖 手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套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防水保暖手套。
背景技术
手套,现实生活当中用于保暖用,而随着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用于洗衣的塑胶手套也面世了,但是这种纯塑胶手套除了防水功能以外没有任何保暖功能。因此人们设计出了如专利号为ZL200920240870.0的一种手套,包括手套本体,手套本体的内层为棉毛层,外层为塑胶层。然而这种手套的面世,我们仅仅用它来洗衣服,因为外层为塑胶层,默认它为洗衣用品,这是使用者心理障碍引起的,所以很少有人用它作为保暖手套而戴到户外去。这样一来就造成了这种手套在使用上的短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既保暖、又防水、美观大方的多功能防水保暖手套。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防水保暖手套,包括手套本体,手套本体进一步包括一手掌部,一连接在手掌部一端上并具有开口的手腕部,一连接在手掌部另一端上并具有独立五指套的手指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套本体由内层布料织物层、中层乳胶薄膜层和外层布料织物层相粘合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手套设计为三层,外层仍然为布料织物层,使得其脱掉了洗衣专用品的帽子,增加了其的适用面。中间为乳胶薄膜层,除了防水作用以外,因为质地轻、薄而未给手套带来多的累赘。在这里乳胶薄膜层优选采用防水透湿膜(聚氨基甲酸酯(TPU))为主要材料,再导入亲水基,使该薄膜具有透湿的功能,同时表面无微孔,故可以防风拒水。内层还为布料织物层,保暖的同时,也增加人手带手套的手感和舒适度。
作为优选,所述手套本体在手腕部后端具有一个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仅有外层布料织物层组成。增设了一个延伸部,使得手套手腕部整体加长,一来防止使得手套防水保暖的面增加,二来也为防止溅起的水滴进入手套内。
作为优选,所述手套本体手心面粘结有向外凸起的点状胶点。点状胶点可以由硅胶材料、橡胶材料等制作而成,类似于发泡点,它的主要作用是增大手套与被取物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本实用新型手套在取物时打滑脱落。
有益效果:(1)既保暖、又防水、美观大方的多功能防水保暖手套。
(2)手套手腕部整体加长,一来防止使得手套防水保暖的面增加,二来也为防止溅起的水滴进入手套内。
(3)点状胶点,主要作用是增大手套与被取物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本实用新型手套在取物时打滑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三层构造的横剖图。
图中:1-手掌部,2-手腕部,3-手指部,4-延伸部,5-中层乳胶薄膜层,6-内层布料织物层,7-外层布料织物层,8-点状胶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与达成目的易于明白理解,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防水保暖手套,包括手套本体,手套本体进一步包括一手掌部1,一连接在手掌部1一端上并具有开口的手腕部2,一连接在手掌部1另一端上并具有独立五指套的手指部3。手套本体由内层布料织物层6、中层乳胶薄膜层5和外层布料织物层7相粘合而成,内层布料织物层6和外层布料织物层7主要由涤纶材料组成。
手套本体在手腕部2后端具有一个延伸部4。延伸部4仅有外层布料织物层7组成。
手套本体手心面粘结有向外凸起的点状胶点8,点状胶点8的材料由硅胶制成。
实用:在本实用新型防水保暖手套的手套本体当中材料选用三层:内层布料织物层、中层乳胶薄膜层和外层布料织物层。也适用于帽子、围巾、袜子、衣物等针织物领域。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俊立,未经王俊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197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