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对数超六类屏蔽数据通信对绞电缆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10977.8 | 申请日: | 2012-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22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 发明(设计)人: | 刘雅梁;方新春;杨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迅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11/06 | 分类号: | H01B11/06;H01B1/02;H01B3/30 |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 |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对数 超六类 屏蔽 数据通信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对数超六类屏蔽数据通信对绞电缆。
背景技术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速度更快、容量更大的网络来承载,而现有的广泛用于布线市场的六类电缆已无法满足四对电缆上每对对绞线的传输速率都达到2.5Gb/s的100m距离传输,使用10G技术的带宽最低要求为500MHz,而在这样的高频下,布线时线组之间的噪音干扰问题很难通过简单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来解决,同时综合布线时需要考虑具有布线简单容易,省事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费用低,性价比高等特点,故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结构的高性能数据通信屏蔽对绞多对数电缆来解决外部串扰及保证高频下的传输性能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对数超六类屏蔽数据通信对绞电缆,该电缆能够有效地防止外来电磁干扰;减小了电缆的总体外径,节约制造成本;增大布线时的灵活性,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对数超六类屏蔽数据通信对绞电缆,包括若干个对绞子电缆,所述每个对绞子电缆包括若干组对绞线和设置于所述若干组对绞线中间的十字填充物,每组对绞线由两根导体扭绞形成,且每根导体的外表面上皆设有一层绝缘层;在所述若干组对绞线的外围由内到外依次包覆有聚酯层和铝箔层,且所述聚酯层和铝箔层之间还夹设有金属地线;
另所述若干个对绞子电缆内置于十字外护套中并与所述十字外护套一体挤抱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对绞电缆包括有四个对绞子电缆,每个对绞子电缆包括有四组对绞线,所述四组对绞线均匀分布在所述十字填充物的四分空间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十字外护套由十字交叉连接件和四个护套圈组成,所述四个护套圈分别处于该十字交叉连接件的四个端头上,且所述每个护套圈对应包覆于每个对绞子电缆的外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地线为镀锡铜丝地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十字填充物和十字外护套均采用聚乙烯、氟塑脂和无卤材料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两根导体扭绞形成一组对绞线,其中每根导体的外表面上包覆有一层绝缘层;然后再将若干组对绞线分布在十字填充物所分割的空间上,并在对绞线的外围由内到外依次包覆有聚酯层和铝箔层,且聚酯层和铝箔层之间夹设有金属地线,从而形成一个对绞子电缆,再将四个对绞子电缆内置于十字外护套中并与该十字外护套一体挤抱成型,便可形成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对数超六类屏蔽数据通信对绞电缆,该对绞电缆能够有效地防止外来电磁干扰,增大布线时的灵活性、节省布线时间,降低了经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多对数超六类屏蔽数据通信对绞电缆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对数超六类屏蔽数据通信对绞电缆,包括若干个对绞子电缆1,所述每个对绞子电缆1包括若干组对绞线2和设置于所述若干组对绞线中间的十字填充物3,每组对绞线由两根导体20扭绞形成,且每根导体的外表面上皆设有一层绝缘层21;在所述若干组对绞线的外围由内到外依次包覆有聚酯层4和铝箔层5,且所述聚酯层和铝箔层之间还夹设有金属地线6;
另所述若干个对绞子电缆内置于十字外护套7中并与所述十字外护套一体挤抱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该对绞电缆包括有四个对绞子电缆,每个对绞子电缆包括有四组对绞线,所述四组对绞线均匀分布在所述十字填充物的四分空间上。
所述十字外护套由十字交叉连接件和四个护套圈组成,所述四个护套圈分别处于该十字交叉连接件的四个端头上,且所述每个护套圈对应包覆于每个对绞子电缆的外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地线为镀锡铜丝地线。所述十字填充物3和十字外护套7均采用聚乙烯、氟塑脂和无卤材料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迅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华迅工业(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109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