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轴激振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10675.0 | 申请日: | 201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14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高瞻;徐杰;黄其明;刘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27/10 | 分类号: | B65G27/10;B65G27/34;C21C5/5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张爱云 |
地址: | 400013***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轴激振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输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多轴激振器装置。
背景技术
电炉废钢连续加料技术是电炉炼钢的一个重要核心节能环保分项技术。为了使废钢在输送装置上能够不停留,采用废钢振动连续加料装置。专利号为201120072310.6 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多轴共轭激振器装置”,其有两个或多个完全相同的偏心回转体,对称安装,构成一对共轭振动体,通过一对1:1传动的齿轮实现同步反向转动,每组共轭振动体之间通过带惰轮的齿轮系统或链轮传动。该装置每组共轭振动体相位角相同,每组振动体之间的传动装置较为复杂,且每根轴上的振动体为整体式,质量不可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多轴激振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轴激振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组振动体,每组振动体内包括设置在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上且对称安装的第一偏心回转体和第二偏心回转体,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的一端设置有相啮合且传动比为1:1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邻的振动体之间通过齿轮装置传动动力,且相邻振动体内的第一偏心回转体相位角相差180°,相邻振动体内的第二偏心回转体相位角相差180°。
上述第一偏心回转体和第二偏心回转体是整体式,也可以是多块分体式,由多个振子构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齿轮传动实现相邻振动体相位角差180°的转动,且相邻振动体间的相位差也为180°,因此,相邻振动体的激振力相位相同,激振力大小可根据需求调节,产生的激振力可成倍增加,可形成多对振动体,并且可根据需要的激振力做成四轴、六轴或多轴激振器,结构简单、紧凑,维护量小。本实用新型可利用振动向电炉或其它设备连续输送废钢或其它物料,在炼钢及其它工程上具有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图2 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图2 B-B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图2 A-A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图2 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四轴激振器为例。
实施例1,一种四轴激振器装置,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有四组完全相同的偏心回转体分别对称安装在四根传动轴上,偏心回转体两两构成一组振动体,分别通过1:1传动的齿轮实现同步反向转动。
驱动电机及其传动装置3正向转动并带动第一振动体的第二传动轴4、第一振动体的第二偏心回转体5、第一振动体的第二齿轮6转动;第一振动体的第二齿轮6又带动第一振动体的第一齿轮9、第一振动体的第一传动轴8、第一振动体的第一偏心回转体7反向转动;第一振动体的第三齿轮1带动第二振动体的第三齿轮2、第二振动体的第一传动轴10、第二振动体的第一偏心回转体11、第二振动体的第一齿轮12反向转动;第二振动体的第一齿轮12再带动第二振动体的第二齿轮13、第二振动体的第二传动轴14、第二振动体的第二偏心回转体15正向转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振动体的第二偏心回转体5由3个振子a组合而成,第一振动体的第一偏心回转体7由3个振子a组合而成,第二振动体的第一偏心回转体11由3个振子a组合而成,第二振动体的第二偏心回转体15由3个振子a组合而成,(以上振子个数也可以为5个或其它个数),可根据激振力需求设置振子个数,振子a通过活动连接安装在各个转轴上。
本实施例中,第二振动体的第一偏心回转体11、第二振动体的第二偏心回转体15形成一对共轭振动体,转动时会分别产生离心力,由于第二振动体的第一偏心回转体11、第二振动体的第二偏心回转体15对称安装,即相位差180°,并转向相反,两个力的合力在第二振动体的第一偏心回转体11、第二共轭振动体的第二偏心回转体15中心连线上接近零,而在该中心连线的正交方向上叠加产生正弦规律的往复激振力。同理,第一振动体的第一偏心回转体7、第一振动体的第二偏心回转体5也是如此。又相邻的振动体,即第一振动体和第二振动体通过齿轮传动实现反向转动,此外,相邻振动体的相位差也为180°,因此第一振动体和第二振动体产生的激振力方向相同。激振器的摆振频率可在驱动电机上设定,设计时频率在2~15Hz范围,激振力的大小与频率平方和振子质量线性相关。
这样,四轴共轭激振器的往复激振力为两对振动体产生往复激振力的叠加。
实施例2,一种四轴激振器装置,参见图1、图2、图5和图6,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第一振动体的第二偏心回转体5,第一振动体的第一偏心回转体7,第二振动体的第一偏心回转体11及第二振动体的第二偏心回转体15均为整体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106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