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墨装墨双流道下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10339.6 | 申请日: | 201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18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付新炜;王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天女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39/00 | 分类号: | B65B3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吕志英 |
地址: | 3003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墨 双流 道下墨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墨装墨双流道下墨器。
背景技术
油墨装墨是生产油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序,对于过程检验合格的油墨产品要从轧墨机装到包装盒或包装桶内。目前,一般是采用自然流下或使用单槽下墨器,然后操作者通过手使用墨铲,将油墨划入到包装盒或桶中。
这样操作存在几方面不足:由于油墨机器的出墨装置是面积较大的刀簸箕结构,油墨流下速度虽然较慢,但墨量不易控制;手工操作容易造成油墨产生气泡,产生气泡的油墨在后期存放时会引起油墨干皮,影响油墨的质量;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较大,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结构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墨装墨双流道下墨器,以利于通过引入倒V型油墨下墨器作为辅助装墨,引导油墨沿着下墨器两端流下,在两端形成两个小的油墨柱流入包装盒或包装桶中,避免产生油墨气泡提升油墨品质,同时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操作者的工作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油墨装墨双流道下墨器,该下墨器固定在刀簸箕上,其中:在所述刀簸箕中心线的中部固定有倒V字下墨器,所述倒V字下墨器是一个倒V字形板,倒V字形板内中空处设有与刀簸箕固定连接的固定柱,倒V字下墨器的顶角为圆滑的连接角,倒V字下墨器的两下角均为倒角,倒V字下墨器的两下角分别位于刀簸箕的下端接近口处,倒V字下墨器的顶角位于刀簸箕的上边缘,在刀簸箕的面上形成两个流道。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该倒V字下墨器结构的刀簸箕能够调整油墨的流量和流速,使油墨形成两个墨柱连续流入包装盒或包装桶中。避免了装墨过程中油墨气泡的产生,提高了油墨的质量。同时该油墨装墨下墨器可以按照所需要的流速连续流动,避免操作者用手动墨铲直接铲入包装盒和包装桶中,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约40%。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倒V字下墨器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倒V字下墨器与刀簸箕装配示意图。
图中:
1、刀2、刀簸箕3、倒V字下墨器4、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油墨装墨双流道下墨器结构加以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油墨装墨双流道下墨器,该下墨器固定在刀簸箕上,在所述刀簸箕2中心线的中部固定有倒V字下墨器3,所述倒V字下墨器3是一个倒V字形板,倒V字形板内中空处设有与刀簸箕2固定连接的固定柱4,倒V字下墨器3的顶角为圆滑的连接角,倒V字下墨器3的两下角均为倒角,倒V字下墨器3的两下角分别位于刀簸箕2的下端接近口处,倒V字下墨器3的顶角位于刀簸箕2的上边缘,在刀簸箕2的面上形成两个流道。
本实用新型的油墨装墨双流道下墨器功能是这样实现的:
如图4所示,倒V字下墨器3是用一个厚金属片制成,倒V字下墨器3的顶角C是圆滑的连接角,倒V字下墨器3的两下角均为倒角A和倒角B。在使用时,刀1与刀簸箕2通过刀口连接,连接在轧墨机上,倒V字下墨器3通过固定柱4固定在刀簸箕2上,使倒V字下墨器3的两个倒角A和倒角B位于刀簸箕2的下端口处,倒V字下墨器3的顶角C在刀簸箕2的上边缘,在刀簸箕2的中部形成两个近似V型流道,使油墨通过两个近似V型流道流下。通过调整固定柱4在刀簸箕2的中心线上的位置,来调整倒V字下墨器3上下端点与刀簸箕2边缘的位置,调整近似V型流道流角度的大小,以调整控制油墨的流速和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天女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天女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103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