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腕带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08878.6 | 申请日: | 2012-0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9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 发明(设计)人: | 邬青;薛小玲;赵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G12/00 | 分类号: | A61G12/00;A61B5/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常亮;李辰 |
| 地址: | 21500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腕带。
背景技术
人们在身体不适的状况下入院就诊。患者及其家属常常要填写大量重复的信息给院方,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不便,严重者还会因为延长了治疗时间,使患者忍受长时间的病痛的困扰。
为了使就医更加快速便捷,同时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市场上出现了用于患者的可书写患者信息的医用腕带。通常是将患者的信息印制或书写在腕带的表面,通过这条腕带,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可及时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入院时间等重要信息,而该腕带也将在患者住院期间与其形影不离。鉴于此特征,腕带应该还能发挥更多利于患者、医护人员的优势。
体温即人体内部的温度,正常人腋下温度为36~37度。临床上对于患者体温的监测多数使用水银体温计,常规测体温时间为每天下午两点。非测温时间患者自身感觉不适或有发烧需要使用体温计,可以呼叫护士给其测体温,也可以使用床旁固定体温计。但随之带来的弊端是如果护士在忙于抢救就无法及时给患者测体温,而且频繁呼叫护士加重了护士的工作量;若在住院患者床旁固定体温计对患者也容易造成玻璃破碎和水银中毒的危害性。
感温贴片可视为是一种简易型的黏贴式温度计它就像贴纸一样,不需要电池或其它动能,只要温度到达感温贴片的额定温度时,贴片就会开始变色,如此一来便能够提醒用户温度的变化。
感温贴片可以黏贴于使用者额头,几秒钟过后观察贴片上的颜色变化,就可以得知使用者的体温,知道自己是否发烧。
因感温贴片具有轻巧、方便、可随身携带又能重复使用之特性,为有效防范新型流感疫情扩散,以及倡导民众做好自主健康管理,目前已被许多公家机关、政府部门或学校机构大量使用。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兼有测体温功能的医用腕带,使患者可以随时、随地监测自身的体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医用腕带,该医用腕带设置有感温贴片,不仅避免了床旁体温计使用时玻璃破碎和水银中毒的危险性,也方便患者随时、随地进行自身体温的监测,亦减少了护士人力的浪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医用腕带,包括主体部、扣体以及配合所述扣体的扣带,所述扣体和扣带分别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两端,尤其是,所述医用腕带还包括一温度测量装置。
优选的,在上述医用腕带中,所述温度测量装置为感温贴片。
优选的,在上述医用腕带中,所述感温贴片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上。
优选的,在上述医用腕带中,所述主体部设有一收容槽,所述感温贴片设于所述收容槽内。
优选的,在上述医用腕带中,所述主体部设置为双层,分别为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收容槽形成于所述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
优选的,在上述医用腕带中,所述医用腕带还设有一延伸部,所述感温贴片设置于所述延伸部上。
优选的,在上述医用腕带中,所述扣体包括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所述延伸部形成于所述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之间,所述第一扣体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和延伸部之间。
优选的,在上述医用腕带中,所述第一扣体包括子扣及配合所述子扣设置的母扣。
优选的,在上述医用腕带中,所述延伸部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侧边。
优选的,在上述医用腕带中,所述延伸部垂直于所述主体部延伸且与主体部位于同一平面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置有感温贴片的医用腕带,不仅避免了床旁体温计使用时玻璃破碎和水银中毒的危险性,也方便患者随时、随地进行自身体温的监测,亦减少了护士人力的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医用腕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医用腕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医用腕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医用腕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置有感温贴片的医用腕带,不仅避免了床旁体温计使用时玻璃破碎和水银中毒的危险性,也方便患者随时、随地进行自身体温的监测,亦减少了护士人力的浪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088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