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四通道红外遥控转发传输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03577.4 | 申请日: | 201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32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王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梓丞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C23/04 | 分类号: | G08C2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0 | 代理人: | 金利琴 |
地址: | 20007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道 红外 遥控 转发 传输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红外存储学习功能的四通道红外遥控转发传输模块。主要用于家居影音和空调系统室内机控制。
背景技术
红外遥控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但由于红外通讯协议的庞杂,也给使用者造成了一定的麻烦,同样也给设备集成商造成了不变,不同种控制设备的遥控器均不相同,据统计全世界红外遥控码类型已经超过一万种,中国国内应用的红外码型已经超过600种,其中有很多都是生产厂家为避免与其他设备串码而自定义的,这样对于红外学习来说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红外遥控学习的方法有很多,大体上归纳为两种,一拷贝波形,二分析波形,拷贝波形的优点是能学习所有波形,缺点是学习过程中波形畸变也完全复制了,另红外码有多种载波,拷贝波形如加载波一起拷贝显然数据量非常大,因而通行拷贝波形不会拷贝载波,这就导致了可能波形拷贝对了,但载波不对,依然不能控制设备;分析波形的优点是取得波形片段后无论波形如何畸变均能按标准波形发出红外码,缺点是需要建立一个庞大的标准码库,这个工作只能通过不断的积累来完成。
本红外学习模块折中了以上两种方式,对于普遍使用的码型采用波形分析的方法,对于不常用的码型采用拷贝波形的方式,并且对于所有的红外码均采用了特征纠偏的方法,经大量实验证明,这种学习方法比较优秀,可以学 习电视、DVD、机顶盒、空调、CD、投影机等设备的红外控制信号。
实用新型内容
由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四通道红外遥控转发传输模块,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下述缺点:红外编码分析波形学习时对于国产设备尤其是空调遥控器长数据拷贝不完整,红外编码拷贝波形学习时对于不同的载波频率不能做到完全拷贝,现有红外传输模块只能在实时转发和条件存储发送两种方式选则其一实现。
四通道红外遥控转发传输模块,其包括一主控制芯片,该主控制芯片连接外围供电电路、振荡器电路、前面板指示灯LED驱动电路,所述主控制芯片的芯片I/O驱动接口和通用异步收发器通信接口通过第一连接插件连接一所述接口电路板,且所述接口电路板通过第三连接插件引出所述主控制芯片的控制线路,所述主控制芯片通过一第一连接插件引出主控制芯片的控制线路,该第一连接插件通过其引脚连接若干三极管的基极,该三极管发射极接地,该三极管的集电极作为红外端口。
所述主控制芯片还连接一第二插件,该第二插件若干引脚与12V电源连接,且设有的若干引脚作为红外端口。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实时时钟,提供经校正的实时时钟RTCC功能,多类地址设定,提供可通过总线指令设置的3类即域、组和本地地址用于虚拟编组集群工作,组内同步,按所设组号自动同步,减少实时时钟不同步时工作状况不统一,前面板指示灯,显示总线运行状态和每个控制口当前状态。
附图说明
图1A、图1B、图1C、图1D、图1E是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控制板原理图。
图2A、图2B、图2C、图2D是本实用新型的接口电路板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设计为可编址RS-485总线型控制器件,在单总线最多连接128个器件。总线RVVS4x1.0四芯2对双绞线,分别为+12VDC电源和总线Data+/Data-,器件一般为总线统一供电,亦可由单独由12VDC供应器单独供电,每个器件总线瞬时耗电1.5W,常态待机0.1W。单个器件提供4组集电极开路输出用于连接红外发射管,每组输出在前面板各有1各LED指示灯,显示工作状态。前面板有1个OP520红外光敏LED及其二级放大电路构成遥控器接收电路。
采用Microchip PIC24F08KA102 16位单片机为主控制芯片(见图1A至图1E)通过内部编程实现接收总线指令来条件发送指定存储位置的红外编码在指定接口的发送。可通过总线指令设定实时接收到的红外编码在指定或全部发送端口转发。
电路实现中分为2块PCB,图1A、图1B、图1C、图1D、图1E为核心控制板,包含U1单片机必须的外围供电电路(VR1)、振荡器电路(Y1)和前面板指示灯LED驱动,芯片输出驱动(CH1-CH8)和UART通信接口通过接插件P1与接口电路板(图2A至图2D)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梓丞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梓丞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035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氯气综合性实验装置
- 下一篇:智能记忆型燃气泄漏报警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