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撞击式井下取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00266.2 | 申请日: | 2012-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1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艾志久;胡文礼;魏学华;龚银春;刘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9/08 | 分类号: | E21B4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撞击 井下 取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油气水井地层测试中,对地层产出流体进行取样的撞击式井下取样器。
背景技术
常规地层测试工具中,在测试阀上附带有井下取样器,取样器必须位于封隔器以上,在关井同时,取得井下地层流体样品,带到地面后进行分析化验。但在地层测试中,部分产层位置很低,而常规井下流体取样器样品流入通道位置较高,距离产层较远,难以准确取到对应产层流体样品。因此降低取样器样品流入通道位置,使之尽量靠近产层,则可以提高井下流体取样准确性。常规地层测试工具所附带取样器流道弯曲,不能用于进行酸化压裂措施改造作业。
地层测试中,当前所用投掷式井下取样器,采用取样短节与撞击套结合,组成底部取样工具,活塞在流入样品作用下剪断锁紧套与锁块间剪切销钉,放松活塞,关闭取样口。该取样工具结构复杂,冲击过程中工具震动大,放样操作不方便,取样短节与撞击套采用钢球固定,不易装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在油气水井地层测试中,对地层产层流体取样准确、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可靠,特提供一种撞击式井下取样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撞击式井下取样器,由上接头、上取样筒、推杆、锁块、下取样筒、活塞、撞击外筒和撞击头组成,其特征是:上接头与上取样筒上端用螺纹连接,连接处采用矩形截面密封圈;上取样筒下端与锁块用螺纹连接并密封,锁块下端与下取样筒用螺纹连接并密封,下取样筒下端再与撞击外筒用螺纹连接并密封,构成整体外壳;其内部安装推杆,推杆用剪切销钉A与锁块固定连接,在推杆上安装活塞,在推杆下端连接撞击头,撞击头用剪切销钉B固定在撞击外筒上;活塞与下取样筒间安装活塞外密封圈、推杆与活塞间安装活塞内密封圈、推杆与撞击头间安装推杆密封圈、撞击头与撞击外筒间安装撞击头外密封圈,活塞外密封圈、活塞内密封圈、推杆密封圈、撞击头外密封圈均用O型密封圈;取样器提至地面放样前,拆卸上接头,安装注油接头,拆卸撞击头,安装放样套。
本实用新型推杆顶端采用台阶轴,钻有三个均布液压油通道;推杆中部设置轴肩,推杆底端设置密封圈;撞击头通过剪切销钉固定于撞击外筒;撞击头设置有滑动定位槽,撞击头冲击,剪断销钉,滑动定位槽内样品液体沿撞击套开孔流出,降低取样器冲击振动;取样器上提过程中,撞击头通过滑动定位销与定位槽固定于撞击外筒;取样器提至地面放样前,先拆卸上接头,安装注油接头,拆卸撞击头,安装放样套,然后向上取样筒注入液压油,推动活塞下行,将流体样品压出取样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井下取样器采用整体式推杆完成取样动作与自封动作,结构简单;采用高性能密封圈,密封性能好;取样孔位于取样器底端,取样精确;
采用专用注油接头与放样套,放样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撞击式井下取样器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撞击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提至地面放样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上接头,2-矩形截面密封圈,3-上取样筒,4-推杆,5-锁块,6-下取样筒,7-剪切销钉A,8-活塞外密封圈,9-活塞内密封圈,10-活塞,11-撞击外筒,12-撞击头外密封圈,13-推杆密封圈,14-剪切销钉B,15-滑动定位销,16-撞击头,17-注油接头,18-放样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上接头、上取样筒、锁块、下取样筒、撞击外筒、推杆、活塞、撞击头、剪切销钉、0型密封圈和矩形截面密封圈安装构成。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井下取样器为撞击式,上接头1与上取样筒3螺纹连接,上取样筒3与锁块5螺纹连接,锁块5与下取样筒6螺纹连接,下取样筒6与撞击外筒11螺纹连接,连接处采用矩形截面密封圈2;活塞10与下取样筒6、推杆4与活塞10、推杆4与撞击头16、撞击头16与撞击外筒11采用O型密封圈进行密封;推杆4与锁块5采用剪切销钉A7固定连接,撞击头16与撞击外筒11由剪切销钉B14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002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