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B差异化多组份复合纺纱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96061.X | 申请日: | 2012-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4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薛元;陈伟雄;易洪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学院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38;D01H5/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001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b 异化 多组份 复合 纺纱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纺纱成形加工领域,涉及一种多组份复合纱纺纱方法。
背景技术
赛络纺纱的原理是:在环锭细纱机上,对应于同一锭位,采用两组粗纱以一定的间距从牵伸机构的后罗拉喂入,两组粗纱纤维须条在牵伸区域处于平行状态被同时牵伸,两束纤维须条从前罗拉夹持点出来后保持形成一定的距离,此两条纤维束在环锭细纱机锭子的转动作用,加捻聚合成纱,赛络纺纱线具有表面纤维排列整齐、毛羽少及外观光洁的优点。
环锭纺长丝短纤复合纺纱的原理是:在环锭细纱机上,对应于同一锭位,一组粗纱从牵伸机构的后罗拉喂入,一组长丝从牵伸机构的前罗拉喂入,经牵伸机构牵伸后的短纤维须条与长丝一起从前罗拉夹持点输出,在锭子的回转作用,捻合成复合纱,使纱线兼备了长丝与短纤的一些特性。
在现代纺纱技术中,经常会采用改变纱线中纤维组合方式、纤维的排列方式、纤维的捻合方式等手段,来改变成纱的结构,以达到改变、改善面料的性能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AB差异化多组份复合纺纱方法,采用前罗拉异速输出,使不同长度的纤维束相互包缠、包绕,达到改变纱线的结构,来改变成纱的结构,以达到改变、改善面料的性能目的。
一种AB差异化多组份复合纺纱方法,将二组纤维保持1~4mm的间隔喂入细纱机牵伸机构,每一组纤维包含有短纤维须条、长丝或至少有其中一种,每一组纤维中的短纤维须条从后罗拉喂入,经中罗拉至前罗拉平行牵伸、同一组的长丝对应于同一组的短纤维须条,从前罗拉后喂入,二组短纤维须条经平行牵伸与前罗拉后输入的长丝重合,由前罗拉输出,合并加捻为AB纱,其特征是二组纤维由二组前罗拉在同一牵引钳口线位置控制输出,二组前罗拉的速度不同,单位时间内输出的二组纤维长度不一,且前罗拉的这种二组纤维输出速度差异控制方式,有连续差异速度形式或分段交变的差异速度方式控制。
本发明利用控制两组前罗拉的速度不同实现成纱结构的不同的目的,对于速度的控制方式,采用一组速度始终快于另一组速度,即连续差异速度形式;或采用采用一组速度快,另一组速度慢,之后交变为一组速度慢,另一组速度快,以此形式依次交替,即分段交变的差异速度方式,两组前罗拉的速度差大小,取决于成纱中二组纤维各自的线密度与相互之间的比例,其速比一般控制在1∶1.2~1∶3之间。
本发明牵伸机构喂入二组纤维,每一组纤维包含有短纤维须条、长丝或至少有其中一种,利用短纤维须条与长丝不同的喂入组合,实现成纱结构与组份的改变。
本发明实现的有益效果:
纤维复合纺纱技术是通过改变纱线结构、纱线组份,从而达到改变纱线的力学性能与面料的服用性能,本发生提出的AB差异化多组份复合纺纱方法,采用前罗拉异速输出,使不同长度、不同组合的纤维以不同的方式,相互包缠、包绕,达到改变纱线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仅供说明具体方法,该方法的其规模不受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
以环锭细纱机为例,本发明AB差异化多组份复合纺纱方法,从前罗拉平行输出有二组纤维,其二组纤维有多种不同的原料组合方法和工艺控制方案,平行喂入的二组纤维原料,其每一组可以是由短纤维须条加长丝组成、或是仅由短纤维须条组成、或是仅由长丝组成,在工艺的控制上,前罗拉对二组纤维采用异速输出,其控制方式有连续和分段变化,使纱线的结构发生多种变化,
工艺一,是将甲、乙二组短纤维须条保持1~4mm的间隔,从后罗拉喂入,经中罗拉至前罗拉平行牵伸、输出、并合加捻,工艺控制前罗拉甲组短纤维须条输出速度连续大于乙组纤维须条,实现甲组短纤维须条包绕或包覆乙组短纤维须条。
工艺二,将甲、乙二组短纤维须条保持1~4mm的间隔从后罗拉喂入,经中罗拉至前罗拉平行牵伸、输出、并合加捻,工艺控制二组前罗拉速度快慢分段交替变化,实现甲组短纤维须条与乙组短纤维须条呈间隔性互相交替包绕。即输出甲组短纤维须条速度快时,输出乙组短纤维须条速度慢;然后输出甲组短纤维须条速度慢时,输出乙组短纤维须条速度快,由此交替变化。
工艺三,将甲、乙二组短纤维须条保持1~4mm的间隔从后罗拉喂入,经中罗拉至前罗拉平行牵伸、输出、一根长丝从前罗拉后与甲组(或乙组)短纤维须条重合位置同速喂入,工艺控制前罗拉乙组(或甲组)短纤维须条输出速度连续大于甲组(或乙组)纤维须条或二组前罗拉速度快慢分段交替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学院,未经嘉兴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60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