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底鼓监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95665.2 | 申请日: | 201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9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杨双锁;杨博闻;王凯;朱家胜;孙淼;武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7/00 | 分类号: | E21F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监测 方法 | ||
1.一种底鼓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底鼓变形发生前,横跨巷道开挖过程监测底板槽,形成底板岩层开挖剖面,所述过程监测底板槽用于监测底板岩层发生底鼓的过程;
测量所述开挖剖面中的底板岩层的层理分布、分层厚度及结构的特征状况,并连续观测所述底板岩层的变形过程;
当底鼓变形发生后,开挖比对底板槽,形成底板岩层自然鼓出变形后的开挖剖面,所述比对底板槽用于监测底板岩层发生底鼓后的特征;
测量所述变形后的开挖剖面中底板岩层的特征状况,并与所述过程监测底板槽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获得底板岩层鼓出变形破坏的本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程监测底板槽的间隔为50米,深度为2米,宽度为0.5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对底板槽与所述过程监测底板槽的距离为2米,数量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对底板槽的深度超出参与鼓出变形的底板岩层厚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后的开挖剖面中底板岩层的特征状况包括底板岩层的层理痕迹、破坏状况、结构特征、块度分布及碎涨变形的特征状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566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单手打开及收折的钳子
- 下一篇:立式磨簧机砂轮自动检测及修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