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94461.7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8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俊华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P11/06;A61K35/56;A61K33/14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7227 | 代理人: | 王月玲;段秀瑛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支气管哮喘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支气管哮喘的中药,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对患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中药。
背景技术
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遗传因素在很多患者身上都可以体现出来,比如绝大多数患者的亲人(有血缘关系、近三代人)当中,都可以追溯到有哮喘(反复咳嗽、喘息)或其他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病史。大多数哮喘患者属于过敏体质,本身可能伴有过敏性鼻炎和/特应性皮炎,或者对常见的经空气传播的变应原(螨虫、花粉、宠物、霉菌等)、某些食物(坚果、牛奶、花生、海鲜类等)、药物过敏等。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理,主要由于伏痰内阻,肺气不利所致,此病有寒、热、虚之别,寒证较多。又哮病久发不已,常致肾阳不振,水泛为痰,或阴虚火升,灼液成痰。冷哮较常见,其症呼吸急促,喉间痰鸣,痰清而稀,胸膈满闷,舌苔白滑,脉象浮紧,治宜温肺散寒、豁痰利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采用西医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所存在的毒副作用大,易造成患者痛苦的不足,提供一种依照中医理论制成的新型支气管哮喘治疗药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该药物为以下成分按重量比构成:丝瓜络6-12份,蛤蚧尾6-12份,白蒺藜9-18份,南沙参6-12份,杏仁9-18克,半夏9-18份,化橘红45-90份,竹沥30-60份,旋覆花6-12份,紫石英12-24份,西洋参6-12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全方以攻邪为主,攻中寓补以祛寒为主,温中有润配合精妙宜于寒证,故以西洋参补肺气,蛤蚧纳肾气,又用杏、参、夏、陈、竹沥、旋覆花、石英等清热豁痰以治标,立方工稳,用于热哮之虚证,有一定功效。并可以摆脱对药物的持久性依赖,对成功摆脱哮喘有明显的帮助。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该药物为以下成分按重量比构成:丝瓜络6份,蛤蚧尾6份,白蒺藜9份,南沙参6份,杏仁9份,半夏9份,化橘红45份,竹沥30份,旋覆花6份,紫石英12份,西洋参6份。
本发明的第二具体实施例,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该药物为以下成分按重量比构成:丝瓜络9份,蛤蚧尾9份,白蒺藜14份,南沙参9份,杏仁148克,半夏14份,化橘红65份,竹沥45份,旋覆花9份,紫石英18份,西洋参9份。
本发明的第三具体实施例,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该药物为以下成分按重量比构成:丝瓜络12份,蛤蚧尾12份,白蒺藜18份,南沙参12份,杏仁18克,半夏18份,化橘红90份,竹沥60份,旋覆花12份,紫石英24份,西洋参12份。
制备该药物时,首先将全部药物粉碎,过120目筛,然后将药物混合,加入8倍的水煎煮2小时,随后用三层纱布过滤,取滤液服用即可。每日服用3次温服,持续服用10天有明显效果,可持续服用,效果减轻后可以依次减少服用剂量。
临床资料:
实验组与对比组各34例,实验组年龄15-40岁,对照组年龄14-44岁,实验组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两组情况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实验组采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1的药物,对照组采用西药色干酸钠吸入剂治疗。最终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实验数据可知,实验组显效率76%,总有效率85%,而对照组中,显效率53%,总有效率6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俊华,未经李俊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44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