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自行车调速装置及其工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94405.3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0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李美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美珍 |
主分类号: | B62M6/45 | 分类号: | B62M6/45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7227 | 代理人: | 王中云;王月玲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自行车 调速 装置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速调节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自行车用的智能调速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一种传统的交通工具,不仅低碳环保,还可用于运动放松、运动减肥、体育锻炼,但是不同的运动效果与骑车者的心率有非常大的关系,根据运动医学研究,心率和有氧运动的脂肪消耗之间有很直接的联系。
首先根据一个简单的公式算出你自己的最大心率(220-年龄);还有一个对于身体状况比较好的人的最大心率计算公式是205-1/2年龄。两个公式相差无几。运动时,心率区域是如下划分的:
最大心率的50%—60%,恢复运动区,适合长时间没有运动后的恢复性运动;最大心率的60%—70%,有效减肥区,在此心率区域内,身体的脂肪得到有效消耗;最大心率的70%—80%,有氧运动区,增加有氧耐力的区域,自行车运动员和田径运动员在这个区域进行日常训练;最大心率的80%—90%,无氧运动区,在此区域内是无氧运动,身体内乳酸会大量堆积,身体消耗大量碳水化合物,在比赛中往往我们的心率是工作在这个区域.最大心率的90%—100%,则是极限运动区,这个区域仅适合有基础的运动员。
然而目前的自行车变速装置都需要通过手动调节,为了达到不同的健身目的,骑车者只能自己调节车速以配合心率的变化,操作麻烦,在骑行过程中消耗过多骑行者的注意力,容易发生危险,并且不易控制,锻炼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的变速装置都为手动调节,操作麻烦,容易发生危险,并且不易控制,锻炼效果差,设计了一种智能自行车调速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本发明的智能自行车调速装置,包括心率表、调速装置,心率表内设置有蓝牙通信模块,调速装置内设置有微处理器以及与微处理器相连的显示器、输入键盘、蓝牙通信模块、电机,电机的主轴上安装有卷筒,箭筒上缠绕有变速线,变速线可与后拨链器连接,心率表和调速装置通过蓝牙通信模块之间通讯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微处理器内设置依次连接的模式设定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控制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与调速装置的蓝牙通信模块和显示器连接,模式设定模块与调速装置的输入键盘连接,控制模块与调速装置的电机连接。
一种智能自行车调速装置的工作方法,步骤如下:
1)骑行者通过键盘输入最大心率和工作模式,微处理器的模式设定模块根据键盘的输入的最大心率和工作模式,计算心率标准范围,并将心率标准范围发送到数据处理模块;
2)心率表实时测量骑行者当前的心率,并通过蓝牙通信模块之间的通讯,将骑行者当前的心率实时发送到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接收到骑行者当前的心率和心率标准范围后,调速装置进入比较模式;
3)调速装置位于比较模式时,数据处理模块对骑行者当前的心率与心率标准范围进行比较,若骑行者当前的心率高于心率标准范围,调速装置进入降速模式;若骑行者当前的心率低于心率标准范围,调速装置进入升速模式;
4)调速装置位于降速模式时,数据处理模块向控制模块发出降速指令,控制模块接收降速指令,控制电机转动,通过卷筒拉动变速线,使后拨链器将自行车链条拨动到更大直径的飞轮上,降速完成后,控制模块将当前档位信息发送到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接收到当前档位信息后,再次进入比较模式,并将骑行者当前的心率、当前档位信息、心率标准范围发送到显示器显示;
5)调速装置位于升速模式时,数据处理模块向控制模块发出升速指令,控制模块接收升速指令,控制电机转动,通过卷筒松开变速线,使后拨链器将自行车链条拨动到更小直径的飞轮上,升速完成后,控制模块将当前档位信息发送到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接收到当前档位信息后,再次进入比较模式,并将骑行者当前的心率、当前档位信息、心率标准范围发送到显示器显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智能自行车调速装置可根据骑行者输入的工作模式,以及测量到的骑行者当前的心率,控制自行车的后拨链器调整车速,改变骑行者蹬踏的力度,调整骑行者的心率,使骑行者的心率达到最佳心率范围,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控制准确,自动化程度高,无须消耗骑行者的注意力,保证了骑行过程中的安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智能自行车调速装置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美珍,未经李美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44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渣热焖处理装置
- 下一篇:使用玻璃水进行铸坯标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