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粉煤烧嘴旋流雾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93982.0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7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于晓亮;陈杰;刘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天远征流体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02 | 分类号: | F23D1/02;F23D1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文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100 | 代理人: | 佘文英 |
地址: | 7101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粉煤 烧嘴旋流 雾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气化技术中粉煤烧嘴,具体涉及粉煤介质在烧嘴内的旋转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通过一系列装置及化学工艺流程,使煤炭中的有效成分转化为气体、液体或固体燃料以及相关化学品的过程。煤的气化是煤化工行业的关键技术之一,而粉煤烧嘴是煤气化技术的核心。
煤化工中的粉煤烧嘴燃烧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将煤加工成粉状,伴随一定比例的“流化”气体(如CO2或N2等),经粉煤烧嘴以一定速度和方向喷人燃烧室(炉膛)进行燃烧,是气、固两相介质。其二是将粉状煤中加入油或水等,混合搅拌均匀形成乳状煤浆,具有流动性,经粉煤烧嘴喷入燃烧室(炉膛)进行燃烧,是液、固两相介质。因此粉煤的燃烧相对于气、油等单一介质燃烧而言,粉煤燃烧机理复杂。
粉煤烧嘴的使用性能直接影响了煤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而烧嘴的煤粉介质的雾化结构直接决定了粉煤的燃烧效率,即粉煤烧嘴的经济性。因此企业们都对粉煤燃烧的雾化结构进行了探索研究。
就烧嘴本身而言,影响粉煤烧嘴使用性能的因素有:粉煤的雾化效果,喷射角度,粉煤与氧气的混合形式和流速等。而粉煤的雾化效果是关系到粉煤燃烧效率的核心因素,直接决定了烧嘴的经济效益。目前绝大部分粉煤烧嘴的雾化形式均为直流撞击式,即粉煤伴随着“流化”气体或油、水等乳化剂以直流流动形式从烧嘴喷出,氧气(氧化剂)或其它高速介质以一定角度B撞击粉煤等介质,将煤粉等介质“打散”,形成细小的雾化粉末,直流撞击式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直流撞击式具有雾化效果好,加工制造简单等优点,因此广泛在烧嘴(燃烧器)领域里应用,但近些年随着各类煤化工工艺的不断涌现,直流撞击式粉煤烧嘴已经不能满足多种工艺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粉煤烧嘴旋流雾化装置,雾化效果好,加工制造简单,能够满足多种煤化工行业工艺需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粉煤烧嘴旋流雾化装置,其特征是在烧嘴体氧气管外侧和煤粉管内侧之间分布有螺旋式隔板,螺旋式隔板与烧嘴体中心线夹角A在10°~80°之间,氧气管在出口处设有弧形凸台。
在煤粉管外侧还设有另一个氧气管。
其中螺旋式隔板的制造材料选用抗冲刷磨损较好的钴基合金材质。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螺旋式隔板与烧嘴体中心线夹角A在10°~80°之间,以保证粉煤通道内介质能够沿着螺旋式隔板以A角度喷出烧嘴口。
2、原直流撞击式烧嘴内介质只能沿X、Y轴方向喷出烧嘴口,本发明烧嘴内介质可以沿X、Y、Z轴方向喷出烧嘴口。这样能够将粉煤或油等介质旋转成更为细小的雾化颗粒,进而改善烧嘴的雾化效果,提高烧嘴的燃烧效率。
3、隔板的制造材料选用抗粉煤或油等介质冲刷磨损较好的钴基合金,如GH188或者UMCo50。从而保证旋流雾化装置能够长时间、稳定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直流撞击式结构简图。
图2-1是旋流雾化装置结构简图之一。
图2-2是旋流雾化装置结构简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粉煤烧嘴旋流雾化装置,有两种实施方式,第一种方式如图2-1所示,螺旋式隔板3分布在氧气管1外侧和煤粉管2内侧之间,这样就在粉煤通道内形成若干个旋流结构,使粉煤或油等介质沿着螺旋式隔板3所限定的空间通道,以A角度旋转流动。A角度是螺旋式隔板3与烧嘴体中心线形成的夹角,在10°~80°之间。同时氧气管1在出口处设有弧形凸台,使得出口处粉煤通道收缩变小,以增大粉煤或油等介质喷出烧嘴体后的速度,以便介质能够更有力的与氧气(氧化剂)等撞击,均匀混合,形成稳定均匀的流场。
另一种方式如图2-2所示,在第一种方式的基础上又在煤粉管2外侧设有新的氧气管1,这样氧气通道就有两个,在粉煤通道的内外各一个,这样氧气和粉煤就能够更加充分的与粉煤或油等介质混合,增强氧化剂与燃料的混合效果,从而提高燃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天远征流体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航天远征流体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39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