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93859.9 | 申请日: | 201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0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恒波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4 | 分类号: | A61K36/8984;A61K36/87;A61P11/02;A61K35/55;A61K35/3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6607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治疗 急性 鼻窦炎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鼻窦炎(sinusitis)通常是指鼻窦黏膜的非特异性化脓性炎症,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据报告,鼻窦炎的报告发病率为14%~16%,1个月以内的鼻窦炎称之为急性鼻窦炎,1~3个月的称为亚急性鼻窦炎,超过3个月的称为慢性鼻窦炎,急性鼻窦炎好发于青壮年、以冬春季为多。学生发病率较高,直接影响学习。
急性鼻窦炎病理改变主要是鼻窦粘膜的急性卡他性炎症或化脓性炎症,严重者可累及骨质,并可累及周围组织和临近器官,引起严重并发症,多继发于急性鼻炎、急性传染病、牙根感染、变态反应、气压性损伤、鼻腔异物、肿物、腺样体肥大、慢性疾病以及机体抵抗力差等均可诱发,致病菌多为化脓性球菌如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检查可见;鼻粘膜充血肿胀,中鼻道,嗅沟或鼻底可见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额,眉棱骨或颌面有压痛。故其临床表现主要有鼻塞,鼻流脓涕,嗅觉差,头痛剧烈,有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急性鼻窦炎如反复发作或未彻底治愈可迁延为慢性鼻窦炎,而慢性鼻窦炎因感冒、感染、疲劳等原因又会急性发作,且慢性鼻窦炎病程长,缠绵难愈,它可引起咽炎、扁桃体炎、喉炎、气管炎和支气管炎、中耳炎,甚者还可以引起眶内并发症和颅内并发症,因此,对急性鼻窦炎的治疗至关重要。
西医学认为窦口鼻道复合体阻塞是其发病的首要因素,阻塞后窦腔通气引流受阻,细菌繁殖,引起黏膜炎症,加重了窦口复合体的阻塞,形成恶性循环,目前,抗生素治疗作为急性鼻窦炎药物治疗过程中的首选,但是需口服或肌注、静脉使用药物,局部药物浓度低,停留时间短,疗效欠佳,不良反应多,并且抗生素的耐药性也是不容忽视的。
祖国医学认为鼻病为患,以鼻塞、浊涕不止、头痛头晕、不闻香臭为主症。欲治疗上述诸症,首先应明确鼻之属性,即鼻居面中,为阳中之阳,是清阳之窍,以通为顺。鼻为肺之窍,肺和则鼻知香臭,若肺气虚,肃降失司,则湿浊之邪停滞鼻窍,胆脉起于目内毗,布于脑后,其气上通于脑,脑之上为额,故胆热可移热于脑;胆为中精之府,其性刚烈,失于疏泄,气郁化火,或肺热壅盛,内传肝胆,胆火循经上犯,移热于脑,蕴结于鼻窍,热炼津液而为涕;胆经火热,上攻头目,清窍不利,可见头痛剧烈、耳鸣耳聋等症。
与西医相比,中药的安全性较为突出,中医药学以宏观知识为基础,治疗疾病时单味中药配合使用,各药间按“君臣佐使”关系组合,共同构成一个有效整体,依人体症候,施治于人,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依据中医治疗理论,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其包括内服药物和外用药物,这两类药物的联合使用,在治疗急性鼻窦炎方面具有效率高,起效时间更快,在短期内能够迅速减轻患者病痛,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可减少医疗费用,增强杀菌效能,减少耐药性,无毒副作用,病情不反复的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中药,其包括内服药物和外用药物,这两类药物的联合使用,在治疗急性鼻窦炎方面具有效率高,起效时间更快,在短期内能够迅速减轻患者病痛,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可减少医疗费用,增强杀菌效能,减少耐药性,无毒副作用,病情不反复的优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其包括内服药物和外用药物,
所述内服药物的原料药包括佩兰、当归、辛夷、细辛、荜茇、鹅不食草、苍耳子、金银花、鸡血藤、瞿麦、人参叶、黄芪、黄连、龙胆、枸杞子、葛根、牛蒡子、夏枯草、青葙子、山麦冬、石斛、水飞蓟、黄精、刺五加和甘草;
所述外用药物的原料药包括辛夷、细辛、荜茇、鹅不食草、苍耳子、紫苏叶、薄荷、麻黄、海金沙、川芎、禹州漏芦、牛膝、王不留行、四季青、柴胡、水牛角、白蔹、黄连、预知子、陈皮、麝香、甘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恒波仪器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恒波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38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