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直流电流整流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93709.8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6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忠仁;马玉山;王一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志成冠军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217 | 分类号: | H02M7/217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直流 电流 整流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流电流整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钳位二极管全桥PWM三电平ZVS软开关准谐振的高压直流电流整流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高压直流电流的整流是采用移相全桥技术,如中国专利ZL201220096735.5,在2012年11月7日申请公开了一种移相全桥开关电源的直流变换电路,其正是采用移相全桥的控制方式,移相全桥控制方式是谐振变换技术,其基本工作原理为:每个桥臂的两个开关管180度互补导通,每个桥臂的导通之间相差一个相位,即所谓的移相角。移相控制的全桥PwM变换器存在一个主要缺点是:滞后臂开关管在轻载下很难实现零电压开关,使它不适合负载范围变化大的场合。电路若不能实现零电压开关时,将产生以下几个后果;
首先,由于开关损耗的存在,需要增加散热器的体积;其次,开关开通时存在较大的di/dt落,将会造成大的电磁干扰(EMI);再者,由于副边二极管的反向恢复,高频变压器副边漏感上的电流瞬交作用,在二极管上产生电压过冲和振荡,所以在实际使用中需在副边二极管上加入RC吸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直流电流整流模块,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高压直流整流模块很难实现零电压开关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压直流电流整流模块,所述整流模块至少包括有母线输入电容、斩波管、超前管、滞后管,
其中,母线输入电容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一电容(C1)与第二电容(C2)串联后接入正负母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三电容(C3)与第四电容(C4)串联后接入正负母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形成并联;
所述斩波管、超前管和滞后管均包括MOS管;
所述斩波管的第一端和所述超前管的漏极、源极正向依次串联后的正负极并联在正负母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并且所述斩波管与所述超前管在A点形成串联;
所述滞后管中的各MOS管的漏极、源极正向依次串联后的正负极并联在正负母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并且所述滞后管的中部设置有B点;
并且,所述整流模块至少还设置有谐振电感(LR)、隔直电容(CR)、功率变压器(TR)、钳位二极管(D3、D4),
所述功率变压器(TR)同名端连接A点,异名端接隔直电容(CR)的第一端;
所述隔直电容(CR)的第二端接谐振电感(LR)的第一端和钳位电感(LR2)的第一端,所述谐振电感(LR)的第二端连接B点,构成主功率回路;
所述钳位电感(LR2)的第二端接钳位二极管(D3、D4)的中点构成钳位电路。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钳位电路钳位副边VDC电压,所述副边为全桥整流电路。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副边的全桥整流电路的输出加有输出电感,给全桥斩波管实现零电压开关(ZVS)提供能量。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钳位二极管包括同向连接的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并且所述钳位二极管的第一端接入正负母线的第一端,所述钳位二极管的第二端接入正负母线的第二端。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续流二极管(D1、D2、D9、D10)、飞跨电容(CF1、CF2)。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续流二极管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九二极管D9和第十二极管D10,
其中第九二极管D9的第一端、第十二极管D10的第二端连接母线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之间,第十二极管D1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斩波管的中部,第九二极管D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超前管的中部;
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第二端连接母线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之间,第一二极管D1的第二端、第二二极管D2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滞后管。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飞跨电容CF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第二端、第二二极管D2的第一端;
第二飞跨电容CF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十二极管D10的第二端、第九二极管D9的第一端。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斩波管包括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且第一MOS管(Q1)并联第一伴随MOS管(QS1)、第一伴随电容(CB1),第二MOS管(Q2)并联第二伴随MOS管(QS2)、第二伴随电容(CB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志成冠军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志成冠军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37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标签交换路径的建立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即时导航路况系统及导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