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下裂解水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93691.1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0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陈根云;米华玲;蔡伟明;孙卫宁;朱新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1B3/04 | 分类号: | C01B3/04;C12P3/00;C07K14/435;C12N15/12;C12M1/107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崔佳佳;雷芳 |
地址: | 20003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裂解 方法 | ||
1.一种利用光裂解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裂解水的方法包括利用下列物质:
(a)光能吸收和传递蛋白(LEAT蛋白),
(b)醌;
在光下使得水裂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组物质是一种LEAT蛋白分子,或两种或两种以上LEAT蛋白的混合物;所述的醌是一种醌分子,或两种或两种以上醌分子的混合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EAT蛋白选自荧光蛋白、非荧光生色蛋白或它们的突变体蛋白;
其中所述突变体蛋白是经一个或多个(如1-30个;较佳地1-20个;更佳地1-10个;更佳地1-5个)氨基酸位点突变后其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或荧光强度发生或不发生改变,但依然能够利用光能裂解水的突变体蛋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EAT蛋白选自下组:
(a)蓝色荧光蛋白(Blue Fluorescent Protein,BFP)或其经一个或多个(如1-30个;较佳地1-20个;更佳地1-10个;更佳地1-5个)氨基酸位点突变后其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或荧光强度发生或不发生改变,但依然能够利用光能裂解水的突变体蛋白;
(b)青色荧光蛋白(Cyan Fluorescent Protein,CFP)或其经一个或多个(如1-30个;较佳地1-20个;更佳地1-10个;更佳地1-5个)氨基酸位点突变后其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或荧光强度发生或不发生改变,但依然能够利用光能裂解水的突变体蛋白;
(c)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或其经一个或多个(如1-30个;较佳地1-20个;更佳地1-10个;更佳地1-5个)氨基酸位点突变后其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或荧光强度发生或不发生改变,但依然能够利用光能裂解水的突变体蛋白;
(d)黄色荧光蛋白(Yellow Fluorescent Protein,YFP)或其经一个或多个(如 1-30个;较佳地1-20个;更佳地1-10个;更佳地1-5个)氨基酸位点突变后其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或荧光强度发生或不发生改变,但依然能够利用光能裂解水的突变体蛋白;
(e)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t Protein,RFP)或其经一个或多个(如1-30个;较佳地1-20个;更佳地1-10个;更佳地1-5个)氨基酸位点突变后其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或荧光强度发生或不发生改变,但依然能够利用光能裂解水的突变体蛋白;
(f)远红光荧光蛋白(Far-red Fluorescent Protein)或其经一个或多个(如1-30个;较佳地1-20个;更佳地1-10个;更佳地1-5个)氨基酸位点突变后其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或荧光强度发生或不发生改变,但依然能够利用光能裂解水的突变体蛋白;
(g)近红外荧光蛋白(Near Infra-red Fluorescent Protein)或其经一个或多个(如1-30个;较佳地1-20个;更佳地1-10个;更佳地1-5个)氨基酸位点突变后其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或荧光强度发生或不发生改变,但依然能够利用光能裂解水的突变体蛋白;
(h)非荧光生色蛋白(non-fluorescent chromoprotein)或其经一个或多个(如1-30个;较佳地1-20个;更佳地1-10个;更佳地1-5个)氨基酸位点突变后其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或荧光强度发生或不发生改变,但依然能够利用光能裂解水的突变体蛋白;
(i)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42、44、46、48、50、52或54所示的蛋白;
(j)氨基酸序列在(i)的基础上经一个或多个(如1-30个;较佳地1-20个;更佳地1-10个;更佳地1-5个)氨基酸位点突变后其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或荧光强度发生或不发生改变,但依然能够利用光能裂解水的突变体蛋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醌是苯醌或萘醌及其衍生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369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