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冰箱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92838.5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5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金容贤;郑日旭;金成经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5D23/12 | 分类号: | F25D23/12;F25C1/00;F25D17/04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付永莉;郑特强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冰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冰箱,并且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增强制冰器的制冰能力的冰箱。
背景技术
如通常公知地,冰箱是使其中容纳的食物储藏在冷冻或冷藏状态的设备。
冰箱可包括其中具有制冷室的冰箱本体以及用于将冷气提供到制冷室的制冷循环装置。
图1是示出现有技术的冰箱的立体图,而图2是示出图1中制冰器区域的剖视图。
如图1和图2中所示,冰箱可包括具有制冷室20的冰箱本体10以及用于将冷气提供到制冷室20的制冷循环装置(图中未示)。
制冷室20可设置在冰箱本体10中。
用于打开或关闭制冷室20的门30可设置在冰箱本体10的前表面。
制冷室20可包括冷冻室21和冷藏室22。
门30可分别包括用于打开或关闭冷冻室21的冷冻室门31和打开或关闭冷藏室22的冷藏室门32。
另一方面,制冰室40可在冷冻室21中形成。
制冰室40例如可设置在冷冻室门31上。
制冰室40可在冷冻室门31的上部区域形成。
如图2中示出的,制冰器41可设置在制冰室40中。
储藏由制冰器41制成并从制冰器41落下的多块冰(冰块)的冰库60可设置在制冰器41的下侧。
在制冰室40的上部区域可形成用于将冷气吸入到内侧的冷气入口端。
例如,制冰器41可包括:制冰托盘45,用于在其内部形成预定形状的冰块;以及推出器,用于推出制冰托盘45中形成的冰块。
侧壁部48可设置在制冰托盘45的一侧。
制冰器41可设置成与冷冻室门31分开预定的距离。由此,在侧壁部48与冷冻室门31之间可形成供冷气向下移动通过的冷气通道65。
然而,根据现有技术的冰箱,当通过制冰室40的上部区域形成的冷气入口端而吸入的冷气向下移动时,容纳在制冰托盘45中的水可被冷却下来制冰,从而导致制冰的延迟。
此外,通过制冰器41向下移动的冷气可与容纳在冰库60中的冰直接接触,从而造成冰块彼此粘附在一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置为解决前述问题,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增强制冰器的制冰能力的冰箱。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制冰器制成并容纳在储藏空间中的冰块彼此粘附在一起的冰箱。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前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冰箱,该冰箱包括:冰箱本体,形成有储藏室以储藏食物;门,构造成打开或关闭该储藏室;制冰器,安装在该门上;制冰盖,在其内容纳该制冰器,并且在其上部形成有用于吸入冷气的冷气入口端;以及冰库,设置在该制冰器的下部以储藏冰,其中该制冰器包括:第一引导件,其联接到该制冰器的下部,以引导冷气经过该制冰器的下部;以及第二引导件,其设置在该制冰器的上侧,以引导通过该冷气入口端吸入的冷气,以使该冷气分流并且流入到该制冰器的上部和下部中。
在此,该制冰器可设有侧壁并且设置为与该门的内壁分离,使得在该侧壁的一侧形成上冷气通道。
该第一引导件可设有本体,该本体布置为与该制冰器的下侧分离,以在该制冰器的底表面与该本体之间形成下冷气通道。
该制冰器可具有矩形横截面,并且该第一引导件可包括从该本体向上延伸的侧导部,以对应该制冰器的长边缘部侧。
该侧导部可包括设置在该上冷气通道的下侧的上游侧导部。
该侧导部可包括沿着冷气的运动方向设置在该本体的下游侧的下游侧导部。
用于引导冷气的引导构件可设置在该制冰室盖处。
该本体可设有从其内表面伸出的间隔件。
该间隔件上可形成贯穿的紧固孔。联接到该本体的底部的紧固构件可插入到该紧固孔中。
该第二引导件可包括用于吸入冷气的冷气入口部以及用于排出冷气的冷气出口部。
该第二引导件可形成为使得该流动区域沿着冷气的运动方向而减小。
该第二引导件可形成为使得该冷气出口部的内部宽度对应于该制冰器的长度,并且该冷气入口部的内部宽度大于该冷气出口部的内部宽度。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在内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其并入本说明书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现有技术的冰箱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中制冰器区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冰箱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图3中制冰器区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28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光读出红外探测的红外成像设备及其方法
- 下一篇:光源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