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沟弧度的测绘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91455.6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5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杨炯勇;刘建刚;雷勇;钟彪;谢波;沈江;黎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20 | 分类号: | G01B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谭昌驰;韩芳 |
地址: | 617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弧度 测绘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管沟弧度的方法,更加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利用标杆和钢丝测量管沟弧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油气、天然气、矿浆、水等介质的输送管道的安装过程中,由于自然、技术要求、施工成本等原因,会出现大量的弯管需要安装,弯管的弧度必须和施工现场管沟的弧度一致,因此,在安装弯管之前,需要对用于安装弯管的管沟的弧度进行测量,然后根据测绘得到的管沟弧度进行弯管的煨制(简称弯制)。然而山地施工,地理条件等局限,导致现有技术的测绘方法不能精确对管沟弧度的进行测量,甚至无法测量,只能依靠肉眼目测。依据现有的测绘方式测得的管沟弧度进行施工,会出现管道的报废、重复施工、工期进度缓慢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测量管沟弧度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沟弧度的测绘方法,所述测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钢丝将四根标杆连接并控制相邻两根标杆之间的钢丝长度为预定值;将四根标杆沿着管沟的长度方向设置并分别垂直插入泥土中,并且将第一标杆和第二标杆之间的钢丝、第三标杆和第四标杆之间的钢丝均沿着管沟的中心线拉直,将第二标杆和第三标杆之间的钢丝沿着管沟的中心线的弧度弯曲放置;测量第二标杆与第三标杆之间的弯曲钢丝的弦高x和弦长y,并利用公式计算得到管沟弧度n,式中,n为管沟弧度;l为第二标杆与第三标杆之间的钢丝长度,mm。
根据本发明管沟弧度的测绘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标杆的杆体上可以设置有调平单元、钢丝固定单元和踏板;其中,所述调平单元设置在杆体的上部,用于调整标杆的垂直度;所述踏板设置在杆体的下部;所述钢丝固定单元设置在踏板上并用于将钢丝固定在杆体的下部。
根据本发明管沟弧度的测绘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钢丝固定单元可以包括挡板和螺栓,所述挡板与杆体、踏板之间形成能够穿过钢丝的通道,所述螺栓通过设置在挡板上的螺栓孔旋入所述通道内并与钢丝接触以固定钢丝。
根据本发明管沟弧度的测绘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钢丝固定单元还可以包括垫片,所述垫片设置在所述通道内并位于螺栓与钢丝之间。
根据本发明管沟弧度的测绘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调平单元为水泡或重锤。
根据本发明管沟弧度的测绘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踏板为圆形板或矩形板。
根据本发明管沟弧度的测绘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弦长和弦高为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采用本发明的管沟弧度的测绘方法对管沟弧度进行测量时,解决因地理条件的局限而无法测量的问题,具有操作方便、测量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管沟弧度的测绘方法所采用的标杆的右视图。
图1b是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管沟弧度的测绘方法所采用的标杆的主视图。
图1c是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管沟弧度的测绘方法所采用的标杆的左视图。
图1d是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管沟弧度的测绘方法所采用的标杆的后视图。
图1e是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管沟弧度的测绘方法所采用的标杆的仰视图。
图1f是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管沟弧度的测绘方法所采用的标杆的俯视图。
图2a是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标杆的调平单元的局部放大的主视图。
图2b是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标杆的调平单元的局部放大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标杆的钢丝固定单元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管沟弧度的测绘方法所采用的测绘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管沟弧度的测绘方法所采用的测绘装置的俯视图。
100-管沟,10-调平单元,11-水泡,12-重锤,20-钢丝固定单元,21-挡板,22-螺栓,23-垫片,30-踏板,40-钢丝,41、42-直线段,43-弯曲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和示例性实施例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管沟弧度的测绘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14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炉炉体的驱动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硅钢退火炉陶瓷辊装置